看着娘的目光,乔慧已晓得娘看出了什么,万幸中的万幸,娘和爹都没有和她说起。
娘只道:“院里的丝瓜熟了,妮儿,你今天吃过没有,没有就摘一条丝瓜来蒸蛋你吃。”
站立厅堂中,乔慧的目光总时不时被那几口宝箱攫住,不甚自在,像一个以为回到桃花源中的人,定睛一看,桃源中也洒进外界的风雨。还是柔的风,罪微的雨。
乔慧匆匆应下:“好呀,那就蒸个蛋来吃。”言罢,她又道:“我今天回家里小住一晚,明天再走。”一碗冒热气的蒸蛋,转眼放在她房中的案头。她抄起筷子,三两下吃完。看见那空了的碗,乔慧心下有点闷闷,如果她没有为了争那一时片刻而住在乡亲家中,而是就住在家里,兴许今日谢非池来找她,并不会引发那许多争执。不过这一日安然过去,当真没有另一日么?他和她的不同,比她所想更甚。星月点点,夏虫声鸣。这一夜仿佛特别长,乔慧枕着臂,横竖睡不着,抬眼满是窗外月夜。
罢了,既有月光,不如以月代灯。
长夜寂静,唯闻虫鸣点点,更显无声。她坐起,踱步桌前,提笔将今日的发现写来,一列列墨字从她笔端流泻,映于月下。忽地,她福至心灵,想道,千年来,儒是天心明月,时人抬头望之,唯见天心金月独悬。但儒学解释不了她面对广袤天地时心中升起的许多疑问,道家偶有几句可以,却也唯有那寥寥数语。这寂历的长夜之中,是否仍有另一种光辉?一时之间,她仿佛孤身面对无垠的自然,不由地感到一股广漠苍茫,更是难眠。
纸上墨字渐密,她渐渐精神起来,双眸炯炯,直至鸡啼天晓,方将笔停下。大约是体察到她有一番心事,爹娘给她备下了很丰盛的早饭,馍馍,鸡蛋,炊饼,还有一碗小米粥。
看到那小米,乔慧心道,这几日筛选粟种倒成功。正值夏日,还可以把新选出来的粟种子种下。
思及此,她将昨夜书写的册页理好,换上青罗官袍,束紧袖口,往官田而去。
晨风微凉,吹过田垄间新绿的禾苗,风送泥土与朝露的清气。她略吸一口,胸中那点沉郁似乎也被涤荡了几分。乔慧径直走向田间,见几位同僚与她同至,彼此都点头招呼,眼中有默契的期待。
今日是收粟种的日子。
穗大粒饱的粟株已系了红绳,剪刀一剪,便将穗部剪下。种地乃一种热闹的活动,田间有呼喊、有协力,团团的人气将她心下一点惆怅淹没。乔慧并不因官品高一等便撒手在一旁指挥,也勤勉躬亲,不时擦一批汗。
选穗后还需晾晒两三日,再是脱粒、筛簸、去杂,但乔慧怀有仙术,写了张符纸一烘,三日的晾晒缩为半个时辰。
日上中天,一整个天色都晶明起来。粟种晒好,淡淡金色。筛去秕壳碎秆,她又再画符,烘去种中水露,粒粒干爽饱满。一吏员适时赞叹道:“还是署令神通广大。”乔慧道:“只是施法应应急而已,这批种子往后可就不倚仗仙法了,自然种下,随时令生长,看成果如何。”
选种既毕,便是下种。刚好趁麦收后和别的粟种一齐夏播。种子四成收于官仓,三成于官田再种,三成分于农户试种各自田地。忙碌数日,官田、民田中的粟种都尽数种下,只待天时雨露滋养。日头煦煦然,听闻京畿种下一种法术选出来的粟,不止司农寺官员聚集,州县上的官属也来了几位,镇上的、甚至东都里也有人跑来观望,猜度着来年是否有一种奇异的粟米送至城中。
不远处,大运河滔滔,往来运送茶叶、丝绸、骏马、皮毛,当然,也有粮食。五湖四海的风物都在它的波光中集散、周转。岸上人语,亦随江水远走,东都一个女官短短一旬便栽培出优中选优好几年方得的种子,这一折故事也有一日会随滚滚大江传到远方吧。
寺中为此事办了一场宴饮。
设宴在司农卿林文渊一处私邸园林,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