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庐山真面(二)(2 / 2)

小侯爷从小长大亲卫和亲卫长,都还被蒙在鼓里了好吧!?在众人的审视当中,靳劫平静的将赤色密信收好,重新放回刘子晔案头。刘子晔给了所有人这段缓冲和接受的时间,此时便也搁下茶盏,开口:“现在诸位已经看到了。如你们所见,事实便是如此。”“如今不只是你们,燕京朝廷也从逃出西关的朝照口中,洞悉了此事。”郝闻昌的心路历程,与夏武几乎无二。

此时听刘子晔的提了问题,专业度很强的瞬间切换到工作状态。他眉目凝重,思虑说:“燕京不仅将这个消息传播了出来,试图动摇小侯爷您的民心,更重要的是,发了明旨,要拿小侯爷您去燕京。这燕京,无论如何,小侯爷您都是不能去的。”

他又想到什么:“宜君可已知道此事?”

刘子晔点了点头:“杜先生已经知道了,这封信就是他在得知咱们打完了姚参那一战,才派人加急过来的。”

“宜君可有何良策?”

刘子晔环视了一圈室内她的部下僚属们,没有回答郝闻昌的问题,只道:“今日我与众位相见,只是要在燕京那边的消息到来之前,提前让你们知晓。她说完这番话,又唤了一句阿桓和阿荜,两人从营房后拿出一方盒子。刘子晔漆木的盒子开启,从中取出一封锦书:“从前,你们应当都知道,我父王在生前为我留下了许多山川地理图纸与地方人文志册。其实,除了这些,父王留下的东西里面,还有一件。”

她将手中卷轴的锦书,缓缓押开。

于是所有人清清楚楚的看到,这一方黑缎镶边金色锦帛绣龙纹的背面,清清楚楚写着两个大字“御旨”。

郝闻昌浑身一震,惊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圣旨?”

他曾经也是西关王府多年的旧属,见过不少宫中发给西关王爷的谕旨。但眼前这个似乎与他曾经见到的皇帝刘坚所发的,略有不同。电光火石之间,郝闻昌想到了什么:“这、这是先皇,是圣祖皇帝的御旨!?”鲜卑与吐谷浑派出的使者队,在大周朝边防营寨出现了的消息,被快速送抵京师。

大周朝与戎狄八部战争连绵了三年,朝野民间苦之甚久。因而西关小侯爷的军队一战而全歼了羌族主力并斩杀了羌族王汗姚参一事,更像是长了翅膀一样。自西关边郡民间,飞爷似得向东向南传播。其速度之快,竞不亚于大周朝的送信驿兵。

彼时刘子焉所谓的凯旋之师,尚未回到燕京。但却提前送回了大军受池牧所部拖累,使得第三次征伐戎狄的大计,中道崩阻。不过池牧也自承其果,其本人与部众悉数陷落于草原沼泽的消息。刘子陵与池瞻得到消息,无不痛心疾首。

刘子陵自然不相信池牧会如此轻率,他和池瞻无比清楚定然是出了意料之外的变故,否则以池牧的沉稳,他不可能不知道,他对于自己、对于池家的重要性。

“查!本宫定要查清事实!必不让不顾家国底线,谋害池牧的刘子焉回京!”

池瞻此番痛失爱子,也再无顾虑。

第二日,朝堂之上,刘子陵当庭提出对此战战果的抗辩。太子一党亦不再避讳,以御史之责,直谏于刘坚。刘坚身为一国之君,失德于民,要其彻底悔悟这过往为政之失,以及连续三年靡费征战之祸!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