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尼国已建立三年有余,从简陋的部落一跃成为蒸蒸日上的王国,国民也从单一的尼安德特族群成为了“多种族国家”,农业、手工业、商业飞速发展,新的土地不断被开垦,版图持续扩大,外部环境也得力于不断的军事和外交胜利达到最优水平,最终由于物资商业的繁荣,竟在几万年前诞生了金属货币!而伴随着交易体系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运行逻辑也在悄然变化,其中最大的变数,来自于技术发展。
此前,马彪、鲁大坚、公输涉等人发挥其天纵英才,从田间地头的稻草人,到驰骋大洋的木质风帆,无数新发明、新创造问世,有的为尼国百姓生活增光添色,有的更是飞速改变了某一行业、乃至整个尼国的风貌,比如船帆的出现使海国的运输船队行动范围大大扩展,航行时间急剧减少,目前除了尼国大陆、翡国半岛和南洲(非洲)以外,最远的探险船队甚至抵达了翡国半岛东面的新半岛,同半岛上的巴国,乃至巴国北面的游牧民族夫方人也建立了联系,并于上个月带回来了第一船巴国器物——都是很简陋的玉雕,只是风格同尼国、翡国的雕刻迥异,船只一靠岸货物即被一抢而空。
在朝廷大司工一日千里的同时,民间亦涌现出大量“在野发明家”,他们不像尼国朝廷广搜天下人才聚集至大司工手下形成的强大创新团队,只能在生活中依靠自身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现有工具、做工方法等进行改良,居然成效也极其显著!此前我为农垦部门涉及的铜制农具虽比木器、石器好用很多,但由于我前世一天也没种过地,对农具样式的记忆惨不忍睹,刚开始炼铜时设计出来的锄头、刨子模具完全是天马行空随便画的,根本不符合物体力学结构,天知道尼国的工匠们是怎么用这些残次品用了整整一两年的!不过好在“民间科学家”们智商在线,对于国王发明的“老工具”的改造运动如火如荼,目前不少器具已经大变样,有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并逐渐形成图纸——不仅仅是图纸,当第一次得知有人改良了我发明的工具时,面对紧张兮兮的员柯明,我大手一挥,直接让他把新工具的样式和数据做成了石刻,并摆在了王宫门前,同时抄送各侯国。国王的“大器”和“不拘一格”迅速打消了国人“篡改国王发明”的罪恶感,而尼国的技术爆炸,得益于我和尼国朝廷的全力支持,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当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流通,淳朴的原始人脑海中迅速弄清楚了“财富”的重要性,在不断追求“孔方兄”的同时,一些聪明、精明的人也开始思考如何实现长久的赚钱能力,他们当中有的是力工、商人、农民,有的则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早期技术人员,除非法手段(比如偷盗、抢劫、行骗等)以外,前者对于赚钱积累财富的思考可能带来工作的更加努力、工作方法的提升等,对国家的发展只有好处,应当多多鼓励,乃至树立典型,激发尼国民众对于“多劳多得”理念的认同;而后一种人若求财,最终只能够导向一个结果——藏私。
以我前世中国古代为例,某一个部门一旦形成技术突破,大量率先掌握该工艺的技术人员会迅速将其封锁起来,严格控制知悉范围,并很快形成师门、帮会、派别等组织,以着力保护新诞生的、脆弱的技术。其他人想要得到新的技术,要么投靠这些已经根深蒂固的组织,要么偷偷去学、去研究,还得忍受着既得利益者的封锁、限制乃至报复、追杀。最终,大量新的技术只能造福一小部分人,由少数人掌握,一旦遇上天灾**,这些掌握新技术的人忽然“团灭”,或者遭受毁灭性打击(如掌握关键环节的人突然死亡且没有传承人),便极易造成新的技术彻底失传。而一旦有蒙古入侵、满洲入侵这一类亡天下的祸事,全国人口损失超过一半时,也意味着民间天量的优良技术瞬间失传,整个华夏科技领域遭受灭顶之灾,只能从头开始积累,这或许便是李约瑟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