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大明皇孙> 第二章 建文元年:老槐树的秘档迷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建文元年:老槐树的秘档迷局(1 / 4)

第二章&bp;建文元年:老槐树的秘档迷局

建文元年正月初七,聚宝门外的老槐树在寒风中瑟缩,皲裂的树皮上还挂着未化的残雪。朱瞻膳裹紧狐裘,望着树下那个熟悉的素纱身影,掌心微微渗汗。春桃紧随其后,腰间新配的短刀随步伐轻晃,刀刃在晨光中闪过冷冽的光。

“小王爷果然守信。”素梅转身,今日未施粉黛,眉尖点着颗朱砂痣,更显清丽。她抬手轻挥,老槐树后转出两个身着短打的汉子,抬着口黑漆漆的木箱,箱角包着黄铜,隐约可见“燕邸”二字。

朱瞻膳示意春桃警戒,自己上前半步:“昨夜你说‘靖难密钥’,究竟何意?”

素梅不答,只揭开箱盖。朱瞻膳瞳孔骤缩——箱中整齐码放着数十卷密档,最上面一卷的封皮上,赫然用朱砂写着“燕王朱棣通虏证据”。他强压下震惊,抽出一卷展开,只见上面详细记录着洪武二十七年,燕王遣人往鞑靼王庭输送铁器、战马的时间、数量,落款处盖着“北平都司之印”。

“这些……皆是真的?”他声音发紧。若这些密档属实,朱棣便坐实了“通敌”之罪,朱允炆削藩便师出有名;可若为伪造,背后必是惊天阴谋。

素梅冷笑:“小王爷可知,皇太孙为何急着削藩?”她指尖划过密档,“去年十一月,锦衣卫在喜峰口截获一封密信,信中言‘燕藩与故元梁王阿鲁台暗通款曲’。这些密档,不过是冰山一角。”

朱瞻膳心中剧震。史书中,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打的是“朝中有奸臣”的旗号,从未有人提及“通虏”之事。若朱允炆手中真有此等证据,靖难之役的性质将彻底改变——不再是藩王清君侧,而是叛臣谋逆。

“你为何将这些交给我?”他盯着素梅的眼睛,试图从中找出破绽。

“因为小王爷是太祖爷亲赐的‘祥瑞’,”素梅忽然压低声音,“更因为……您的生母李氏,与已故的常王妃是表姐妹。”

这句话如惊雷般炸响。朱瞻膳猛地想起,原主记忆中,生母李氏常对着一幅女子画像垂泪,画像中的女子身着华服,眉间有颗与自己相似的朱砂痣——那是开平王常遇春之女、太子朱标之妃常氏。而常氏,正是朱允炆的生母吕氏的情敌。

“你究竟是谁的人?”朱瞻膳后退半步,手按剑柄,“是齐泰?还是黄子澄?”

素梅却不回答,只将木箱推到他面前:“密档共有三份,此为其二。小王爷若想知道真相,可于元宵佳节赴秦淮河画舫之约。”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枚梅花形状的银哨,“遇紧急之事,吹此哨,自有人接应。”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春桃惊呼:“小王爷,是羽林卫!”朱瞻膳转头,只见二十余骑甲士正朝这边疾驰而来,为首者身着飞鱼服,腰悬绣春刀——竟是锦衣卫百户。

“拿下!”为首百户一声令下,甲士们立即将三人团团围住。朱瞻膳心中暗叫不好,却见素梅突然将银哨放入口中,尖锐的哨音划破天际。老槐树后应声窜出几条黑影,手持短刀与甲士战作一团。

“小王爷,走!”春桃拽着朱瞻膳往街角跑,却被一名甲士挥刀拦住去路。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道白影闪过,素梅横抱琵琶砸向甲士面门,琴弦崩断声中,她抓起木箱奋力掷向朱瞻膳:“带着密档走!十五日戌时,画舫‘醉仙居’!”

朱瞻膳接住木箱,转身狂奔。身后传来兵器相交声、喝骂声,还有素梅偶尔响起的琵琶声——竟似在以琴音指挥黑影们的阵型。他不敢回头,只跟着春桃拐进一条狭窄的巷子,直到听见身后追兵的马蹄声渐远,才靠着墙大口喘气。

“小王爷,您受伤了!”春桃惊呼,伸手按住他的左臂。朱瞻膳这才察觉,方才混战中被划了道口子,鲜血已浸透了襦裙。他扯下腰间绦带简单包扎,目光落在木箱上,心中五味杂陈——这些密档若交予朱允炆,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