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骏不负众望,取得了会试第八名的好成绩。
这次会试正榜上榜二百零七人,上了这个榜,就能有资格参加一个月后由天子亲自主持的殿试。
所以这二百零七人,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而殿试上,也会再次排名最终确定前三甲。
殿试由皇帝出题,考核贡士们的策论,也就是对政治、军事、经济等问题提出分析和建议。
具体考核哪一方面,端看皇帝出什么题目。
而贡士们在殿试上做的这篇策论,直接影响殿试排名。
距离殿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日子,杨家三位混迹官场的大人都在帮着杨骏“押题”。
杨如月抽空去听了一耳朵,她一向稳重的大伯父认为圣上这次出的题目肯定跟国家政治有关。
理由是这样的,大伯父认为现今政治积弊,各地官员贪污腐败之事层出不穷,圣上肯定想改革官僚制度,肃清贪污腐败,还清明河山。
如此正好借着殿试,听听有什么可取的建议。
杨如月的便宜爹则认为,治水才会是这次的考题,最近黄河决堤,下游百姓苦不堪言,河水淹没大片农田,百姓的生存成了大问题,若能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功利都在千秋。
而在官场上浸淫几十年的的祖父却认为,此次殿试的题目应该会与赋税相关。
他在吏部都知道近几年户部税收越来越少的事情,财政亏空朝堂上的很多政令都得不到落实,这个才是眼下彧待解决的事情。
这件事上,三个人各有各的看法,最终杨骏就他们提出来的问题,各作了一篇策论出来。
三人对他又是一番指导。
一月时间在诸位学子悬悬而望中到来,四月初八这日,殿试正式开始。
这一日凌晨,诸位有资格参加殿试的贡士就要到宫门外集合了。
宫门口有严格的搜身检查,检查结束后,由宫人将贡士们引至保和殿,按照会试的名次入座。
殿试开始之前,皇帝会亲临主持,诸位贡士行礼后,将会由内阁大学士将皇帝备好的考题拆封张贴出来。
此次殿试,需要诸位贡士就考题作出一篇两千字左右的策论。
杨骏会试名次靠前,当内阁大学士张贴考题的时候,他一眼就看到了此次殿试的考题:黄河为何屡治屡决?如何兼筹漕运与民生?
杨骏一怔。
这题他做过呀!
这不就是前些日子他三叔给他压的考题嘛。
他清楚的记得自己前段日子就这个题目所作的策论的内容,他三叔看完后还给他另外提了两点建议。
所以当试题卷发下来后,杨骏略微捋了捋思路,而后从容下笔。
彼时,除了他,就只有另外两三人动了笔,很多考生都还在思考这个题目。
殿试时间会持续三四个时辰,皇帝不会在考场上等那么久。
莫约半个时辰后,主持此次殿试的人已经换成了内阁大学士。
此时大多数考生都在奋笔疾书,基本无人关注到此事。
两个时辰之后,杨骏率先完成策论,他仔细检查了两遍,确认无误后上交了答卷。
受卷官当着他的面密封了答卷上的姓名,留待读卷官批阅答卷。
提前交卷了的考生也不得离开,需等到黄昏殿试结束,所有考生才能一同离开。
而这一份份答卷,将由读卷官们一一评阅,选出前十名呈给皇帝。
再由皇帝从这十份答卷中评判出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殿试结果公布的很快,一般殿试结束后三四日就会放榜。
虽然家中压中了考题,杨骏也认为自己答的很好,但他回家后也没有多言。
还没有放榜之前,任何结果都有可能,他不想给了大家期望后又让大家失望。
殿试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其他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