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大杀四方。”
几位紫袍官员连连点头,望向江昭的眼光多了些许敬重。
有这样的派系接班人,将来他们退了下去,也不怕韩系衰败。
但凡韩系不衰败,他们就能吃到一定的红利,到时候说话也能管用。
“都是老师教得好。”江昭和煦一笑,向着其余几人恭谨颔首。
晚辈该有的姿态,还是得有的。
“这几日,怕是会忙上不少。”韩章望向几人,叮嘱道:“此间之事,无论是官家祭祀,亦或是宫宴百官,都断然要办好,不可徒生差池。”
王尧臣、张方平等人皆是颔首。
经历了此间政斗,贺寿之事老老实实的办好即可。
政斗失败的刘沆几人,断然不会敢再做手脚。
否则,怕是就连安稳致仕都是难题。
.......
六月二十五,官家祭百官贺表,祈祷苍天眷顾。
“朕临御以来,夙兴夜寐,惟愿山河永固,百姓安康。然子嗣未丰,实乃朕心所念。今值朕寿辰,敬告天地祖宗,祈赐麟儿,以承大统,绵延国祚。亦愿四海升平,风调雨顺!”
言罢,焚百官贺表,祭祀苍天。
文武百官,观之意趣不同。
而关键点就在于,黄景补的那份贺表!
黄景所书贺表有两份,首次呈奏的贺表乃是一份忤逆之言,时间上倒是没问题。
江昭特意去取贺表,卯时末呈奏了上去,流程没有问题。
特殊就特殊在,那忤逆之言惹怒的官家,哪怕补足了“全”字,肯定也算不上吉祥之兆。
黄景呈奏的第二份贺表,乃是审案过后所书,套的是常规性的贺表模版,规规矩矩,没什么问题。
这份贺表,也是官家祭祀所用的贺表。
但,呈奏两份贺表,究竟是以首次呈奏的破了贺寿之喜的忤逆之言为准,还是第二份规规矩矩的贺表为准,谁也说不清楚。
忤逆之言究竟有没有破掉了贺寿冲喜的格局,那就更是见仁见智。
不少人认为祭祀苍天已经无效,黄景一封贺表已经破了吉祥之兆。
这些人,几乎都是以兖王、邕王为首的四、五品官员,心存从龙,并不希望出现皇嗣。
一些人则是认为祭祀苍天尚且有效。
这些人往往是三品以上的大员。
三品大员,大局观已经完全不一样。
截至目前,相对而言鲜少有真正投向兖王、邕王的三品大员。
因大局观的缘故,这些人还是比较希望皇帝诞子。
当然,这也是因为有真宗皇帝的先例。
先帝也曾面临皇子早夭,一度无子继承江山社稷的问题,但因运气缘故,最终还是有了江山继承人。
有此先例,也怪不得一些臣子心存期许。
.......
六月二十六,大庆殿。
官家贺寿,普天同庆。
大庆殿内,赵祯一袭赭黄绛纱袍,通天冠卷梁二十四道,长约一尺有余,玉犀簪导、金带玉珩、一向平和的脸上也不免多了些许笑意。
往下一些,席分左右,有资格坐于主殿席位的都是一等一的大人物。
要么是六位内阁大学士,要么是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封疆大吏等三品以上的紫袍大员,要么是皇室宗亲、实权国公、侯爷。
主殿席位往左、右一些,就是几道敞开的大门,通过殿门就是两廊席位,一样可以望见官家,但视野要差上不少。
翰林修撰为六品官,江昭就是坐在两廊席位。
“众位卿家,可尽情宴饮。”
赵祯端居御座,举杯示意百官不必过多拘束。
“陛下千秋圣寿!”
以宰辅大相公为首,百官齐齐举杯敬贺。
“陛下千秋圣寿!”
“陛下千秋圣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