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我比剧透先登基> 122(正文完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2(正文完结)(1 / 4)

第122章122(正文完结)

眼尖的人自然可以从队伍中看到,为首之人虽是同样身着戎装,但制式都与其他诸人不同,在军旗之上还能见到交错的龙纹。<1大应没有宗室,那能用出龙纹的人到底是谁,好像已经不需要多说了。那只能是那位被天幕屡次夸赞,从洛阳方向也不断有风闻传来的永安陛下!“可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的?”

“………是,是啊。”

关中的百姓不免在刹那的惊愕与奔走相告后,纷纷陷入了迷茫,不知道为何在这片为秦王所统治的土地上,会忽然出现应朝的兵马。更奇怪的是,在她们出现之前,应、秦双方居然没有在潼关展开一场激烈的厮杀。

那曾经是他们在接受着姚兴的照拂时最为惧怕看到的场面,担心关中的平静会在一夕之间毁于一旦。

但现在,一切变化得像是水到渠成。

可这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何止是关中的百姓想不通这一点,秦国的官员更是想不通这一点啊。在秦宫之前,那位先前还在斥责姚崇叛逆的朝臣,望着他身着白衣,站在应军的队列中,也不由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也就是在这刹那的静默中,他见到姚崇恭敬地为王神爱引路道:“请陛下先行。”

而在他的对面,王神爱没有即刻迈步上前,只是迎着周遭各式的眼神,从容开口道:“请向关中诸县广而告之三件事。姚兴的死讯,他死前的决定,以及朕对他的追封。”

姚崇蓦地抬眸,用不抱希望的语气问道:“敢问这个追封?”王神爱答道:“文襄。"<5

褚灵媛望着姚崇一步踉跄离开的背影,有些奇怪地向王神爱问道:“按说他应该能猜到,陛下和姚兴虽有争夺洛阳的旧怨,但他死后既然还是把长安平稳地交接到了陛下的手里,姚兴得到的就不会是个恶谥,为何他是这般表现? '就在刚才,姚崇似哭似笑地望着陛下有好一阵,忽然用极尽感激的神情,向她叩首致谢,这才离去宣诏。表现得只差没将陛下当作是个天神。王神爱答道:“姚兴接过了姚苌的烂摊子,也算是建立了属于姚氏的秦国,这个文字他其实当得,但他死后秦国即灭,也算二世而亡,这个文他又撑不起来,全看大应对他是何态度了。"<1

“陛下是念在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不!"王神爱答道,“我只是承认对手,其实也算是个人物。”无论是拓跋珪还是姚兴在最后的表现,都不算是无用的负隅顽抗,甚至从姚兴的角度来说,他和拓跋珪联手覆灭凉国的行为,正是在为他撤向西方留个后路,说是“辟土有德为襄”并不算错。

但天下疆土重归大应,已是势不可挡的泱泱大势,她固然会为对手感到可惜,却也不会放过机会,要了他们的性命。若是姚兴没死在疾病复发中,也必定会死在她的手里。不过,若是这样一个结果的话,现在的关中就没时间秋收了。那姚兴的评价就该大打折扣了,而不会是如同现在一般,就算是在后世的史书里,也或多或少要记他一笔功德。1

“当一一”

“当当一一”

关中的百姓从田垄间抬起了头来,向着声音发出的方向看去,慢慢放下了手中的锄镐。

他们听得明白,那是一声响起在秦宫之中的丧钟,而这丧钟,是为了秦王姚兴而鸣。

这位生前死后经历都极其复杂的秦王,终究还是得到了百姓之中的一句句哀叹,和真心的送行。

但这丧钟很快就已戛然而止,变成了响起在关中的大应晨钟。有人抬眼向着田垄之上看去,只见有几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奔跑而过,口中呼喊着什么“大应律令先知道"之类的话。嗯……怎么说呢,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那些好像是之前把洛阳的童谣传递到关中来的人。<1

但这种心绪复杂,可能也只是持续了很短的一瞬。对于关中百姓来说,什么都比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