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相,于是转投,做了那新朝的忠臣,只是因为君臣决裂,才被后世史书误解。”“他不知道到底该做谁的忠臣,便做出了一个决定。在天幕告知他原委之前,他要以荆州兵重建牵制北方的防线,伺机在北方乱斗中谋求北伐的机会。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谢琰打来了。”
好委屈好无辜的一个桓大将军……
王琦听到这里,哪还顾得上计较谢道韫是不是破格出现在朝堂上,只觉得自己像是因为桓玄的这句话吞了一只苍蝇,吐不得咽不得。桓玄和谢琰的交手,若不是前者的诱敌之策,他今天就把头搁这里了!“………那现在他想和朝廷谈什么条件?”王神爱叹了口气:“他说,他不打算和朝廷撕破脸皮,谢琰落到他的手里,他不会杀人的。但若直接将人放了,他怕和永安那头没法交代。”王询…”
“他还说,我们能以谢琰为将,可见朝堂上有多少尸位素餐之人,也难怪要被永安推翻。若不图谋变革,现在只是他俘虏了谢琰,将来如何就不好说了。王神爱说起这些来毫无心理负担,甚至很想知道,等将来他知道了谁是永安大帝后,再看这封信,会是什么感受。
但此时此刻,先郁闷的肯定不是桓玄,而是眼前这些家伙。堂上众人都活像是挨了一记狠狠的巴掌。
先前谢琰请战的时候,他们可从没想过,会带来这样的一个结果。王神爱接着说道:“他说,放了谢琰可以,但他有心北伐,兴复旧都,驱逐胡虏,光靠着荆州一地的支持绝不够用。临近荆州的蜀地虽归附晋朝,可氏人大多有自立之心,也靠不住。所以一-”
“他要用谢琰,换米粮三十万石,盐一万石。用谢肇换米粮十万石,盐三千石。”
“他疯了!"庾鸿脱口而出。
四十万石的军粮和一万多石的盐,足够万人精兵吃五年!荆州驻兵名义上有三四万之多,实际上也就在万人上下。五年的口粮,换回谢琰谢肇父子,简直是个天大的亏本买卖。偏偏,话还被桓玄说得体面。
他反晋朝了吗?没有。是谢琰觉得他领兵在外,有谋反之心,率先对他动了手。先前荆州刺史殷仲堪被他杀死,也完全可以说是对方治理不当,激起民怨,由他暂代。
有王凝之的先例在前,这种说法完全说得通。死人也没有这个本事开口辩驳。
他因为那句“忠臣"的调侃,和永安敌对了吗?好像也没有。永安有北伐之心,他已预备先行探路去了。
若是把这封战报上的消息传至民间,早已入土的桓温估计都要被洗白一点名声。
好一位忠臣良将啊!
“行了,请诸位说说自己的看法吧。"王神爱说道。最大的问题就是,该当以何种态度对待桓玄,又要不要将谢琰赎回来。文臣还在犹豫,或者说,他们已被谢琰的操作给气得头疼。将人赎回来吧,总觉得太亏。不将人赎回来吧,人家好歹算是士族领袖之一呢,就这么留在敌营里着实不妥。
倒是武将先出了声。
刘牢之一步上前,抱拳应道:“殿下无需顺着桓玄小儿的话!若要救回谢将军,还有一个办法。臣请战荆州,击退桓玄!”有他开了个头,当即有人接上了话:“臣也请战!”“臣也可!”
打就是了。
不错,桓玄给了这个赎回的条件,他们就一定要接吗?为何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比如一一
直接趁着桓玄在等朝廷回应的时候,快速出兵讨伐,给他一个迎头痛击!可在这片热烈的请战浪潮面前,也就只有那个傻子皇帝起哄一般叫嚷了两声,真正主持大局的皇后殿下仍是面沉如水。“胡闹!荆州上流形胜,地广兵强,和王恭部众大不相同。在座诸位有谁和荆州兵真正交过手?”
没有,一个都没有!那还说什么呢?
“我让你们剪除王恭逆贼,收回兵权,令朝廷有人可用,是因为王恭兵马就驻扎在京口附近,他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