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登基(2 / 3)

不在意:“随便你怎么写,我的话还没完呢。”她把丈夫的脑袋扒拉开,大热天的凑这么近做什么:“等你登基肯定要大赦天下,我这些天把要放出宫的宫人名册整理出来,你一起将她们放出宫去,这也是你的功德。”

“还有掖庭里的宫女们,多是因为家中祸事被牵连入宫的,本也都是世家女,在掖庭里终日做苦工,不见天日,我瞧着也可怜,不如也放出去,送回族中,另凭婚嫁,她们的家族也都感念你的好处。”李世民很郁闷了,但还是要点头:“好,都听你的。”长孙嫣满意了:“睡吧。”

李世民没辙了,叹了口气。

长孙嫣知道丈夫的心思,她推了丈夫一把:“我是真的没功夫生,你要是养孩子的瘾没够,去后院里挑个孩子抱过来,跟惠娘一样放到我膝下养,天伦之乐也是一样的。”

李世民更郁闷了,把脑袋埋到枕头里:“睡觉吧!”辛巳,幽州大都督庐江王瑗反,右领军将军王君廓杀之,传首。庐江王李瑗,太祖皇帝李虎的曾孙,隋朝柱国、备身将军李哲之子,李渊的堂侄。

李渊登基后,为了巩固统治,重用宗亲,李瑗历任刑部侍郎、信州总管、山南东道行台右仆射,进封庐江郡王。

李家兄弟斗得死去活来,大臣们有隔岸观火的,有积极战队的,宗亲们自然也一样。

以平阳昭公主驸马柴绍为首的大部分宗亲都是中立派;以赵郡王李孝恭、淮安王李神通为首的军功派,战队的是秦王李世民;而以庐江王李瑗为首的部分宗亲,战队的就是太子李建成。

太子和秦王不和,战队他们的宗亲自然也不和,年初,扬州有人诬告李孝恭谋反,皇帝将李孝恭召还京师,令有司考问,既无状,赦为宗正卿,赐实封千二百户。

李瑗驻守幽州,也是边关重地,故而李建成早先十分看重,李世民也不是没有留后手,然而他自己的人根本一个都插不过去,只能安排右领军将军王君摩驻守幽州。

王君廓严格来说不算李世民的人,只是早先跟他打过几次仗,有些交情,而且和李瑗十分投契,很得他信重。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遣通事舍人崔敦礼召李瑗入朝。他连李建成的属下都能宽恕,自然也不想为难李瑗,堂兄弟们多少有些旧情,叙叙旧,收为己用,换个地方继续做官就是了。但李瑗自己心虚啊,他一听说朝廷让自己入朝,立马觉得堂弟要清算自己了,惶恐不已。

他一惶恐,就去找自己最信重的副将王君廓商议,而恰巧王君廓此时也心怀鬼胎。

王君廓早年聚众为盗,四处劫掠,占据井陉关,后投靠瓦岗军,不久又率众归附唐朝,授为上柱国、右武卫将军,进爵彭国公。他投唐以后,随从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刘黑闼,镇守幽州。虽然是被秦王安排过去的,但他到幽州后,受到幽州都督庐江王李瑗器重,随着秦王被打压,心心思也活泛起来,暗地里随着李瑷一起投靠了李建成。所以此时他心里的惶恐不必李瑗低,但他这个人鬼心眼多,很快就有了主忌。

只要撺掇李瑗谋反,自己再将他捉拿,向长安投诚,新太子一定高兴,也不会追究他是否投靠过李建成了。

于是他向李瑗进言:“京都有变,事未可知。大王国之懿亲,受委作镇,宁得拥兵数万而从一使召耶!且闻赵郡王先以被拘,太子、齐王又言若此,大王今去,能自保乎?”

年初太子得势,赵郡王被拘捕入京,如今风水轮流转了,倘或太子真死了,他不就是砧板上的鱼肉吗?

李瑷信之,曰:“以命累公。"于是囚禁使者崔敦礼,起兵,召北燕州刺史王选与计事,将内外兵马全都交付王君廓指挥。兵曹参军王利涉向李瑗进言:“王君廓反覆,不可委以机柄,宜早除去,以王选代之。"瑗不能决。

君廓知之,往见王选,手斩之,持其首告众曰:“李瑗与王选同反,囚执敕使,擅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