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的吮了吮手指头,说道:“这花生豆是大宋没有的,物以稀为贵,这蜂蜜花生糕做起来费时费力,一个青壮劳力一天顶多能做一盒,这玩意儿怎么说也得卖二两银子一块。京中贵人们就爱吃个稀罕。”
大宋人口稠密,耕地短缺,普通百姓是万万舍不得特意拿块地出来种花生的,也就是土地多的地主们会感兴趣种上一些,在这个时代,花生点心注定要走贵族路线了。
既然走贵族路线,价钱就不是问题了,地主们手里有钱,定多少价就是多少价!只不过要好好包装包装,首先它就不能叫花生了,得叫长寿果,听起来就吉祥如意,先讨个口彩再说,如此推来,花生糕也应该叫长寿糕才是。其实叫花生也没关系,把它和婚庆用品捆绑销售即可,比方它的天然绝配,莲子、红枣、桂圆,合在一起不就是“早生贵子"嘛,听着就喜庆。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各出各的主意。
苏轼呷一口椰子酒吃一块花生糕,笑眯眯的看着讨论的热火朝天的家人们,心底有说不出的知足。
待蜂蜜花生糕吃完时,事情也讨论的差不多了,集思广益之下,竟然真的头脑风暴出一整套的营销方案,圆娘开心得了不得。苏轼每日儿女绕膝的,享尽天伦之乐,朝廷的日子却不好过了。官家最近心情有点糟!好吧,不是有点,是很糟糕。这事儿说来话长,早在他祖宗真宗时候,大宋与辽国的君主以兄弟互称,然而大宋的帝王更新迭代比较快,到官家这一代就得称呼辽主为叔叔了,以一朝至尊之身称呼他国君主叔叔,这多少有失体面。大宋同天节在即,哦,也就是说官家的生日快到了,无论是兄弟友邦还是番邦附属均遣使来汴京祝寿,这本无可厚非,普天同乐的事嘛。但是,那辽国使臣更像是来砸场子的!说什么景仰中原文化,崇尚孔孟之学,上来就跟宋臣比学问。
起先,谁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比就比嘛,大宋朝人才济济,岂会怕与胡人比试学问,这跟外邦人比说汉话,压根就没有输的空间好嘛!宋臣始终坚信文脉在大宋!
然而越比众人脸色越凝重,这辽人到底什么来历,他竞然在大宋朝堂把宋臣一个个都杀穿了!!满堂朱紫,衮衮诸公,竟无一人是此人的对手。这就麻麻了!!
起码,官家的心是麻麻的!这辽国使臣真的是来给他祝寿的吗?怎么看怎么像来催他上路的。
他现在心情沮丧的很!
同样心情沮丧的还有辽国使臣,他在家乡苦学十年,到处游学,访问先贤大儒,增进学问,期盼有朝一日能跟宋臣一较高下,结果就这?!宋辽大臣双双傻了眼!
章惇轻轻咳了两声,以掩饰尴尬,他抿了抿唇,说道“耶律副使果然博学多才,只是……
耶律津双眼紧紧注视着他,问道“只是什么?章相公有话直说。”章惇碰了碰鼻子,继续说道:“只是比起我那徒儿来说,还是逊色一些,火候不太够。”
耶律津闻言冷笑一声,说道:“章相公,您难道忘了吗?您还是我的手下败将呢!”
章惇大大方方说道“耶律副使难道不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吗?更何况他当年拜我为师并不是我的学问样样都优胜于他,只是在某些方面略强一些罢了,而且他是苏轼之子。”
范御史为了保助朝廷颜面,亦帮腔道“我们大宋朝的学问第一人是苏轼,他的名号你在辽国肯定也听说过的吧。”
耶律津闻言一怔,是了!比来比去,比了半天,怎么没见着风靡大辽的苏家人?不仅没看到大苏苏轼,连小苏苏辙都没看见!耶律津将信将疑的看着章惇,问道“是了,苏家人呢?!”他这一问,满朝文武都尬住了!
苏轼在哪儿?在天涯海角飘着呢!真·天涯海角。不过,他们如今指着苏轼提气呢,可不敢说,是朝廷闲出屁来了,排除异己,非把人赶出去的!
蔡京急中生智,只说是“前不久岭南闹了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