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一百四十六章
这次跟苏轼来儋州的只有六郎、八郎和朝云,形只影单的很,依苏轼的意思便是一个也不必来,若说惠州还能站脚,儋州则更为荒蛮,他这一贬倒不知何时会被启用了,只怕是会老死在儋州。
他一把年纪了,死后不过一把骨,埋哪里都可以,万不能叫后世子孙跟着他一道吃苦,所以将家小都安排在惠州,由苏迈照料着。苏轼本不欲朝云跟着的,奈何她不惜以死相逼也要硬跟着来,是以朝云母子跟了来,六郎就更直接了,他信誓旦旦说八弟还小,哪天你真归西了,他小人儿一个打幡都打不明白,气得苏轼吹胡子瞪眼,倒也允了他跟着来了儋州。如今又添了圆娘几个,人越发的热闹起来,苏轼本来还有些悲戚戚的心情,也逐渐明朗了些。
圆娘悄悄把苏轼拉到一旁,将苏遇写的家书递给他。苏轼还纳闷呢,平时的家书都是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一起念来听的,何故这次圆娘要背人了。
他将信将疑的抖开书信,迅速浏览一遍,表情变得耐人寻味,他扬眸看了圆娘一眼,悄声问道“我很好奇你是如何想通的?”圆娘脸颊微微发热,抿了抿唇,低声回道“我寻了个好主意,已经跟二哥商量好了,我们一年续一次婚约。”
苏轼点头,若有所思道“倒也是个好法子!这门亲事,为师允了,等他来儋州时便为你下聘礼办喜事。"他略微尴尬的看了圆娘一眼,轻咳一声道,“你也知道,为师现在手头有点拮据,等抽空我让你大兄把宜兴的地卖一卖,嫁妆指定能凑出来的。当年你父亲为你准备了20两黄金的嫁妆,咱们苏家从来都是厚嫁女儿,你叔父给宛娘准备了9000贯的嫁妆,师父也预备如此,若不是受我连累,依辰儿之才也不必外放为官,他被召回京师是迟早的事儿,咱们京中那座宅子便留给你们住,如何?”
圆娘摆了摆手道“师父养我一场已是天大的恩情,怎么还能让师父为我出嫁妆,而且我要嫁的是二哥,什么嫁妆聘礼的,不是左手倒右手,家里置办些庄地不容易,又何苦来回挪动的?”
岂料苏轼摇了摇头道:“你有所不知,在大宋朝女人的嫁妆是属于女人的私产,夫家无权干涉的,你们若是一直浓情蜜意的,这很好,万一将来不好了,你离了辰儿亦有傍身的财物在,总不至于太苦。如此师父才觉得安心。此事我意已决,你不要再推脱了。”
圆娘说什么也不肯,最后师徒俩僵持住了,只得暂且搁置,日后再论。正说着,孟婆的小儿子孟四郎提着一只木桶走过来,站在门外高声喊道:“苏学士在家吗?”
六郎出去开门。
孟家四郎将木桶提进院子,说道:“刚刚一个姓姜的小生给苏学士送了一桶生蚝来。”
圆娘扒头问道“他人呢?”
孟家四郎乍一见这么漂亮的小娘子跟他搭话,瞬间脸色一红,挠了挠后脑勺道“跑了!”
圆娘"……
苏轼走过去道了谢,孟家四郎放下另一只手上提着的青菜,摆摆手道“这没什么,都是乡里乡亲的。"说罢,他略作一揖,转身跑了。苏轼望着桶中肥嫩的生蚝,笑着对圆娘说道“今日的伙食可算有着落了,待会儿师父给你露两手。”
圆娘乖巧的点了点头,生蚝好啊,她也很久没有尝师父的手艺了!!苏轼提桶去厨房里忙活,砚秋问圆娘道“小娘子,咱们船上的东西怎么办?”
圆娘略一思索,回道:“先在船上放着吧,待咱们在儋州城找到新住所之后再搬运下来,到时候让咱们的木兰舟跟着陆家的商船一起下南洋。”砚秋点了点头道“好!”
八郎抱着一罐椰子糖来给圆娘吃,六郎手里拿着一个怪模怪样的椰子壳,递给圆娘道“阿姊,这是我们新做的椰子帽,前不久给叔父寄了一个过去,这个给你戴。”
圆娘仔细观摩半响,是个晒得有些发黑发棕的椰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