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喽,眼睛疼。
黎安安凑到门口看到小家伙和他奶顺利回合,就收回视线继续研究屋里这个闹脾气的炉子。
难搞哦。
埋头苦干半小时,屋里烟雾缭绕。
不对啊,记忆里也是这么烧的啊,不过农村倒是不怎么烧煤,大多都是苞米棒,可好点着了,没火都行,有点带火的灰烬慢慢地就能自己捂着(zhao)。那就是煤块的问题?
黎安安正一筹莫展呢,陈大娘抱着一堆白菜叶进来了,小家伙跟在他奶身后,到了门口就不走了,扒在门框那皱着小眉头往里看。黎安安都怕他小小年纪再把川字眉挤出来。陈大娘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把黎安安放多的煤块先拿出来,又把放多的苞米棒拿出来一部分,接着塞了一堆松针,点燃。
没过半分钟,炉子里就燃起了一听就生命力极强的熊熊小火。烟也不冒了,火也旺了,被烟逼退的小石头也归巢了。就剩黎安安,看着被陈大娘掏出来的煤块,智商也上线了,心虚地问:“我东西放多了呗?”
陈大娘看着冷不丁就犯一次迷糊的黎安安,笑着叹了口气,“那就是呗。你放的多了,火都被压住了,不通气了,可不就冒烟了嘛。下次宁可少放点,烧得慢点,也别一股脑儿全放进去。”
这傻丫头。
黎安安连连点头。
但也没忘了给自己找补两句,“我们村都不怎么烧煤,都是用苞米棒烧炕和烧炉子,不花钱还爱着,就是烧得快,得时不时去添一把柴火。”“所以我对这个煤不太熟,以后就知道了。”陈大娘笑着说:“行,要不你放着让我来也行,家里小四在就让他生,他也会。”
黎安安:“那不行,您就看着小石头吧,这活儿还是我来,我还能让它给难住了。”
从这之后几天,除了早上,家里的炉子都是黎安安生的,一门心思钻研炉子的燃烧问题。
老袁家的温暖由她守护!
早上的就算了,太冷了,不给自己找罪受。几天下来,也算是熟练掌握了生炉子这个生活小技巧。不过前几天失败的时候,也没少被袁小四嘲笑,没事儿,都揍回去了。这天,估算了一下时间,觉得应该是差不多了,黎安安翻开稻草,就看豆腐上已经长满了厚厚一层细密又可爱的菌丝。白绒绒的,像棉花一样。
喜得黎安安赶紧转头叫人,“大娘,你过来看看,我这个豆腐捂得好吧?”陈大娘过来一瞧,“腐乳就是用这个做的?”她还真是第一次看着这个东西。
“对,之后加腐乳曲再放一阵儿就是腐乳了,裹辣椒面什么的,就成霉豆腐了。”
接着,黎安安就开始进行霉豆腐第二阶段的制作。用勺子在稻草上头沿着凹陷的地方横竖划几下,把带毛的豆腐块儿挑到干净的盆儿里,撒一些白酒,拌匀,杀菌消毒。上面的白毛遇酒就蔫儿了,拢在豆腐上头。接着,往里加入巨量的盐、红通通但是其实没那么辣的粗细辣椒粉、花椒粉,拌匀。
此时,每颗豆腐上头都裹满了辣椒,看着就好吃,但是现在还不行哦。用干净的筷子把它们一个个放进罐子里,放置个十天半个月的,味道才算最好,软糯咸香,口感极佳。
确定现在温度湿度都合适,那就可以在食堂推广了,明天她就去找司务长聊聊。
对了,还有之前答应袁小四的正宗炭火烤鱼,怎么也得实现了。这都立冬了。
时间啊,一晃儿就过去了。
陈大娘也说呢,“现在这日子真是不禁过,像后头有啥追着似的。”“我觉得就小石头追的,咱都没啥变化,就他,都能跑能跳了,再过几天就能顶嘴了。”
现在也能,一个字儿两个字儿的蹦,最近几天有向三个字发展的态势。岁月催人老?不,小孩子才催人老呢。
把早上领来的牛奶,放在一旁,黎安安转头问:“大娘,来点奶茶不?好喝的,就是把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