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一旁探头问:“霜降是啥时候?”黎安安:“这个月二十多号。”
一开始黎安安也不是很适应,小李村的人说起日期,从来不说阳历,都说农历。
她每次都得换算一下,才能知道哪天是哪天。现在慢慢地也习惯了,然后就发现,老祖宗留下来的二十四节气是真有用,用着用着就顺手了。
才明白,为什么现在农村的人都说农历,因为一年到头就和种地打交道了,没必要去弄清月初是哪天月底是哪天,知道芒种要种地,白露要放水,对农民来讲比什么都重要。
黎安安:“那这次是换布还是换烟丝儿。”老人敲了敲手里的烟杆,“烟丝儿,你上次给的就不错,还要那个。”黎安安在一旁挤眉弄眼,“你和我舅奶商量好了嘛?我上次见我舅奶咋听她说要换布呢。”
老人听了,皱着眉瞪了她一眼,“话咋这么多呢,那树还是我种的呢。”黎安安:“那你人还得听我舅奶的呢。”
老人一听,举起手中的烟杆就敲了下黎安安的头,“我们家我说了算。”“哎呦一一”
黎安安捂着脑袋,嘀嘀咕咕,“你们家最好你说了算。”这边大人们在聊着天,车上的两个孩子也在窃窃私语。刚被抱上车的时候,两个孩子还有点不适应,僵直着小身子,紧紧地抓着旁边的稻草,一动不敢动。
等过了一会儿,发现虽然会时不时颠一下,但是并不会把自己颠下去,胆子才变大了一些。
然后就在牛车上左看右看,摸摸这摸摸那的。精神头十足。
乡间的土路坑坑洼洼的,轮子缓缓压过地面时,车身就随着路面的颠簸而摇晃。
偶尔压过一个大一点的嵌进地里的石头的时候,颠簸就会变大,丫丫和墩子的小身子就会跟着车板上的稻草上上下下。两个孩子又不重,轻而易举地就被颠了起来,屁股离开了座位。“哇一一”
腾空的感觉刺激又好玩儿。
屁股落回稻草上的时候,两个孩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兴奋得不行,心里隐隐期待着下一次的掀起又落下。
不受控制地开始晃动着小腿。
黎安安和老人说着话,拍了下丫丫的小腿,“坐好。”听见小姨的话,乱动的两个小人瞬间安静,只转着机灵的大眼睛互相交流,安静了没一分钟,看黎安安不看他们了,才又恢复了刚刚的活泼。丫丫:“牛车真好玩儿。”
墩子跟着点头,“稻草堆也好玩儿。”
“就是它走得好慢啊,都没我走得快。欺,你看,那也有个牛车!”墩子随着丫丫的手望过去,就见一个拉着高高的稻草的牛车从另一条路慢慢地走了过来。
速度还没有他们这个牛车快呢。
“那个赶车的人没坐上去。”
丫丫揪着眉头想了想,“应该是稻草太重了,那个人要是也坐上去,牛就拉不动了。”
两个孩子聊完牛车又开始研究前面的老黄牛,连老黄牛摇着尾巴驱赶身上的蚊虫都看得津津有味。
过了一会儿什么都研究完了,丫丫才小小地打了个哈欠。“墩子,你困吗?”
“不困。”
丫丫一听,小身子瞬间支棱了一下,不知道是说给墩子听的还是说给自己听的,“我也不困!”
不过两个孩子疯跑了一下午,现在躺坐在缓慢行驶的牛车上,时不时还颠簸几下,晃晃悠悠的,刚开始还很兴奋,慢慢地也不知道是哪个睡眠开关开启了前一秒还在说话,后一秒,脑袋一歪,就躺在了稻草堆上,睡得怎么吵都吵不醒了。
“舅爷,今年收成能比往年多不少吧。”
老人敲了下烟杆,笑着说:“差不多,我估摸着能多个两成,今年年景儿好,粮食产量多。”
紧接着黎安安又问了几句关于种地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种了大半辈子地的农民,一个是有科学种地知识但是也想和实际结合一下的虚心好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