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反正不管什么时候都饿不着自己。
然后黎安安就会接着意识到,学厨不是丫丫的退路,是绝路,日常表演炸厨房。
两个人说着话,也不觉得用了多长时间,就到了桑树在的地方。几棵桑树静静地伫立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旁边都是一些低矮的灌木。走进一看,果然,树上的桑甚正成熟,像黑色的晶莹剔透的宝石,而且还是一大片一大片的。
桑甚没成熟的时候实在不太好看,绿色的桑甚有点像带硬毛的毛毛虫。稍微变红一点,颜值也提升了,但是味道酸得不得了。还是熟透了的紫得发黑的桑甚最好看,而且每一个紫黑色的小鼓包里都是甜甜的汁水!
咬下半个桑甚,剩下的拿在手里,你会发现它的横截面特别像正在绽放的烟花。
有时都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真的太厉害了。就是吧,桑甚皮太薄了,没见过比它更怕挤压的水果了。所以黎安安先在筐里垫了一层叶子,铺满一层桑甚,还不能铺厚了。接着用树枝做横梁,在筐里开始"装修”,给它弄出一个五层小楼,这样就不怕被挤压啦。
摘桑甚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的,稍微用力,汁水就会爆开,所以要是想保持桑甚的完整性就需要用指甲盖去掐桑甚根部的那个绿梗。但是摘久了,手指上还是免不了会染得全是紫色汁水。等两个人各摘了满满一筐之后,中间也免不了吃了一嘴,就见两人嘴也是紫的,手也是紫的,没法见人了,跟个孩子似的。不过,俗话说的好一一三步之内必有解药!把还没成熟的青的桑甚放在手上揉搓,酸酸的汁水揉搓出来,慢慢的捻,然后,手就不黑了!
紫色的印记就这么去掉了,神奇吧!
两个人把手弄得基本没有什么颜色后,开始往山下走。黎安安又回头看了一眼桑树顶,突然想到了有一道菜叫“上汤嫩桑叶”。取的就是春末夏初桑树顶端的几片嫩叶,清晨带露采摘,用老母鸡、火腿等好东西熬汤,再用汤汁浇淋处理好的嫩桑叶。味道极鲜美。
黎安安私认为这道菜和开水白菜差不多的调调。但是作为一大俗人,她经常对此感到不解,直接吃鸡肉不好吗?这么费劲弄这个,图啥,高雅?
黎安安摇摇头。
高雅可太费好东西了。
当然,也有简易做法,家常版上汤桑叶。
要求没那么多,用的东西也不需要那么好,味道也不错。不然,嬉一点桑叶回去?
小小做个汤?
算了,家里菜那么多,和蚕宝宝抢什么吃的。想过等于吃过!
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黎安安带着张荷花拐了一小段路,去了另一个地方。隔着一段距离就能听到泉水叮咚的声音,在寂静的树林中尤为清晰。走进一看,就能看到一个小小的泉眼在那,水流并不急,但是源源不断。这条山泉源头就在这里,然后慢慢地流到山脚,渐渐的就没了。但是夏季雨水多的时候,这条泉水形成的小小溪流会汇聚从山上流下来的雨水,形成稍微大一点的湍急的溪流,一直留到小李村的大河那里,和河水汇合不过这种时候比较少,它大多时候都是安静的,一年四季就这么静静的待在这,服务着来山里的人、花草树木和各种小动物。这处风景特别好,黎安安对美术一知半解,但是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好多美术生会到大自然中“写生”。
写生写生,“写”的就是这份生动,生命。黎安安和张荷花把筐放下,用泉水洗洗手,再去源头接点水喝一喝,也不管干不干净了,原主从小喝到大不也没事儿。黎安安也捧一手,放到手边吸入嘴里,哎,还别说,这泉水还真的有一股清甜的滋味!
冰冰凉凉的,沁人心脾,清冽甘甜。
黎安安干脆把已经空了的水壶拿出来装了一水壶带走,确实是比家里的水好喝奥!
喝不完带走!
张荷花还说呢,“南山那边的水就感觉没这个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