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一个四岁,他们的母亲是侧妃,在生下两名公主的时候就薨了。
两名小郡主存在感很弱,也很少有人会去管他们,甚至朱元璋都快将他们遗忘了。
朱雄英暗暗记住了两个小丫头,继续昂首阔步的,朝着国子监而去。
国子监的几名夫子,都在大门前迎接朱雄英。
等朱雄英到来之后。
刘三吾带头道:“臣,国子监祭酒刘三吾,参见殿下!”
方孝孺抱拳:“臣,国子监五常博士方孝孺,参见殿下!”
“臣胡瀚、苏伯衡参见皇孙殿下!”
“臣吴沉,参见皇孙殿下!”
这些人,都是国子监的老师,负责教授天家礼仪。
但朱雄英知道,他们的存在,更多的都是政zh意义。
国家的文学走向、道德廉耻等风向,都是他们主导。
譬如天子失德,那他们就需要劝谏天子的同时,将失德之事尽可能的合理化,以维持天子的体面。
又譬如当初的朱棣靖难登基之后,之所以如此拉拢这些人,也是希望这些人能用笔墨,将他的行为正大光明化,
朱雄英不敢托大,抱拳恭敬的向几位先生问好。
“雄英,见过几位老师。”
这时候。
朱雄英也摒弃了皇子身份,恭敬的给几位先生行师生礼。
真的融入到这个封建体制之内,朱雄英就得全力以赴的,去适应这个体制的规则。
而不是现在,就做出什么改变。
最起码,
他还没有能力,将整个封建社会的礼仪观给扭转过来。
既然改不了,就只能去适应和融入,这是一个强者时刻要保持的谦卑心态。
即便他高高在上,即便他是朱元璋的长孙,但他依旧彬彬有礼,丝毫不敢自视甚高。
“臣等,不敢当!”
几名夫子,再次还礼。
同时对朱雄英的态度,
也从刚才的刻板,难得露出几分任重道远的笑容来!
教育皇子皇孙,是他们的责任。
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今天只不过只是走个过场,虽然他们还不知道,朱雄英已经不需要他们多教什么。
刘三吾和方孝孺,自然没有将朱雄英的一身本事明面化,也没办法揉开了和这些人说。
只能让他们自己去碰壁了,如此一来,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刘三吾和方孝孺,竟有些期待起来。
似乎想起什么,刘三吾左右看看,面色有些不悦的道:“齐泰呢?”
齐奉好不容易从国子监出去,升了礼部给事中,但因为朱元璋病重时,在午门一闹,又被朱元璋从礼部贬回国子监来了。
几名夫子面面相觑,左右也没见着齐泰,却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苏伯衡笑道:“想来,是有些事耽搁了吧?”
随即众人,也就不以为意了。
就在一群人准备去学堂的时候,外面,朱允炆也步履生风的走了过来。
见到朱雄英,朱允炆只是温和的行礼:“大哥,还有夫子们,你们好。”
几名夫子见朱允炆谦卑有礼的样子,也是捋须笑着点头。
在他们这些士大夫的价值观内,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
兄慈弟悌,就是他们的价值观。
所以无论对朱允炆还是朱雄英,他们都倍感责任重大,都愿意全心全力的将自己所学教给他们。
朱雄英笑着道:“二弟,不必客气。”
话音刚落。
远远地,齐泰就走了过来。
“臣齐泰,参见皇孙殿下。”
这一礼,是对朱允炆行的。
很显然,齐泰忽略了朱雄英。
几名文人见到这一幕,脸色顿变!
他们是刻板,但不是傻子。
在皇长孙来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