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咂摸咂摸嘴巴,还是哼道:“你少为他说话,说事儿。”
朱雄英点头:“好!”
他环顾着朱元璋和汤和,忽然问道:“咱大明东南海军如何?”
朱元璋很有发言权,喝道:“吊抽倭夷根本不在话下!”
“况且咱国朝的大船已经造出几个,就算硬撞,也能将倭夷的船给撞翻咯!”
说这话的时候,朱元璋刚毅的脸上带着浓烈的不屑。
他根本就没将东南海岛上的弹丸之国放在眼里,至始至终都没正眼瞧过倭夷。
这也是为什么老爷子听说东南吃了败仗,才会如此动怒!
大明打过不少仗,有旗鼓相当的,有倍之于敌的,有半数于敌的。
可哪一次大明不是大胜?
北方塞外的虎狼,大明虎贲都能轻而易举的拿下,在东南却摔了跟头,这能忍?
朱雄英点头,对这份大国自豪感,家国强盛的自豪感很是动容。
他道:“既然如此,东南还是吃了败仗,这不是很滑稽?”
朱元璋哼道:“那是他汤家后人无能!”
朱雄英摇头:“恐怕不是,汤家人在东南海防了十几年,一场仗不可能战败到这种程度。”
朱元璋急道:“那究竟咋了么!”
朱雄英道:“爷爷阿,我做个假设。”
“假设东南有那么一群百姓,在给倭寇引路,给倭寇藏匿,给倭寇透露咱大明海军的动向……”
“如此一来,咱还能打胜仗?”
朱雄英说完,弯腰给老爷子和汤和泡了两壶浓茶。
两个老人愣在原地,一言不发,脸色惊疑不定,默默的看着朱雄英。
现场有些沉默。
老爷子的脸,比刚才还要铁青。
“扯啥呢!”
朱元璋不高兴的道:“咱大明百姓,怎会做了奸细?扯淡!”
老爷子将一颗赤忱之心,全部放在治理百姓身上。
他自信自己对百姓足够的好,他自己一贯省吃俭用,可他从来没亏待过任何百姓。
大明十五个布政司的百姓,朱元璋都一视同仁,从没有亏待哪一个布政司。
一心向明月,明月为何会照沟渠?
朱元璋想不通,也不敢苟同。
朱雄英微微笑了笑,道:“爷爷,我知道您对百姓抱有很大的期望,咱大明百姓也没辜负过老爷子,没辜负过咱皇帝,更没辜负过大明朝廷。”
“可是这事儿除了这种解释,还有什么可能?”
朱元璋没好气的道:“讲不通!东南沿海百姓为啥要这么做?”
朱雄英道:“恐怕不止是百姓,更多的应该是东南商人。”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禁海啊!他们需要在东南,让大明吃一场败仗。”
“如此一来,朝廷的文官们才会知道海防的重要。”
朱元璋眯着眼:“为什么?”
朱雄英慢条斯理的解释,一字一顿的道:“因为这样,才能……走私!”
“我们大明内陆的丝绸,在国内卖,上品的丝绸一段一两纹银,可要是出海,在海外能卖到九两!”
“如此大的利益驱使之下,东南的商人集团,一定是不愿意让国朝将国门打开!”
“国门不打开,他们走私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如果国门打开了,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去海外做生意,他们如何敛财?”
当财富累积到一定地步,商人必定会要话语权。
有了话语权之后,他们还会要更多的权力。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也不见得都是坏事。
但坏就坏在,他们会用手中的钱换权,用这种权再去换取更多的钱。
当手里有了权力,有了财富,他们要的就是凌驾于律法之上。
从古至今,这种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没有变过,从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