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133章
想找个适合开服装店的地方,其实并不容易,毕竟,要考虑到地理位置、人流量、产权等等因素。
好在,三家人发动亲戚朋友一块儿帮着打听,没多久,就有了好消息。最后,第一家“魅力服装店”刘东选择开在棉纺厂附近。和纺织厂的情况类似,棉纺厂多数都是女工,但却不像纺织厂的女工一样、偶尔能买到些厂里的瑕疵布、拿回去做衣服。服装店的面积只有三十平,在梁万看来,有些逼仄,但跟这个年代的住房情况比起来,这个面积,已经是相当宽敞了。店铺是棉纺厂的,因为这两年的政策放开,棉纺厂的领导们紧跟时事,陆续把厂门口的这一排商铺都给租了出去。
刘东能租到这一间,说起来,还是卢海风他爸的人脉,起到了作用。既然要做,那就要尽量做到最好!尤其是第一家店,更是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样,之后的服装店才能有"旧例"可循!所以,建筑队对店铺进行装修的时候,梁万参考现代服装店的样子,提供了不少建议。
这些建议中,有的是成本过高、不切合实际,有的是现有的技术水平没办法生产出这样的东西来,能用得上的,并不多。可尽管如此,这为数不多的有用建议,也足以让“魅力服装店”脱颖而出、一炮而红、迅速打响名气了!
进回来的这一批秋装,在服装店推出“开业前三天,进店就送鸡蛋一枚“开业首月,全场满两件打九五折,满三件打八八折"的活动后,销售速度肉眼可见地加快了。
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经历过商家代金券、红包、满减、满赠等各种优惠促销活动的轰炸,得知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儿,那自然是不能错过了!就这样,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服装店的秋装就不够卖了!虽然生意很好,但刘东并没有盲目乐观,而是根据往年安城气温变化的大致时间,决定开始上冬装!
服装店的生意好,有优惠促销活动的功劳,但最根本的,还是刘东的眼光够好!
所以,决定要上冬装后,他自然得再去鹏城一趟了。不过,这一次,他是叫上了自家两个堂哥一块儿去的,主要也只是为了途中的安全考虑。
奶粉厂建在了红旗公社,凤阳沟大队最先去公社提出这样的建议,功劳不必多说,后来又一直靠养牛、来给奶粉厂提供原料,现在,家家户户的日子,早就跟以前大不相同了。
但就算是这样,一大家子人,也不可能都进奶粉厂。正因为这样,刘东才把两个没事儿干、只能在田间种地的堂哥叫了过来,壮胆之余,也是想拉他们一把。
不说别的,这来回路上的见闻,总能让他们开开眼界,指不定就找着奋斗方向了呢。
再退一步来说,实在不行,看看家里的两个堂嫂能不能在服装店里当个售货员,这样也能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总比一辈子种地要强。然而,跟服装店的顺风顺水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方便面厂选址的事情了。城里闲置的工业用地就那么些,产权不是市里的,就是其他国营厂备着建分厂的,梁万想租,这跟从别人嘴里抢肉吃,又有什么区别呢?再说,现在,私人摆摊儿算是放开了,可梁万却是要建厂,这一下子,就算不上是在小打小闹了!
如果他们点头同意把地租给梁万建厂,但将来有一天政策变了,梁万要倒霉,他们这些人不得同样跟着吃挂落?
别看韩学礼在市里有几分面子,跟其他国营厂的厂长,那也是经常打交道、互换计划外商品、给职工增加福利的。可是,事关个人前途,乃至全家命运,谁敢冒这个风险啊?自然,梁万去木材厂拜访何厂长三次,皆是无功而返,哪怕韩学礼出面、想请人吃个饭,也没能把人约出来。
见状,卢海风免不了有些气馁,甚至都开始提建议:“安城不缺钱,不在乎咱们一家私人厂子能不能建起来,但底下的小县城,总有缺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