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113章
头一次来鹏城,找个本地人打听打听情况,这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当然,一码归一码,刚才的五块钱,是他们入住招待所的费用,跟人家打听消息,那自然是另外的价格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刘东说话的功夫,梁万直接掏了十块钱出来,递了过去。
鹏城发展得很快,但最主要从中获利的,还是私人老板以及他们雇佣的员工。
而对在国营招待所上班的齐莹来说,只要说几句话,就能得到十块钱,顶得上她这个月三分之一的工资,这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买卖了!收人钱财,替人消灾,齐莹接过钱,已然明白他们打听批发市场的目的,绝不是凑热闹那么简单。
只是,管他们到底是来做什么的、要干哪一行、这回要拿多少货呢?反正,她只挣自己能挣到的那份儿钱就行。
于是,齐莹事无巨细地介绍了下鹏城几大批发市场的情况,又根据自己的见闻,适当地给出了建议:
“最近来鹏城的人特别多,一般,批发市场做的也都是早上的生意,你们想去逛逛的话,估计凌晨四五点就得起来,等天色刚亮,批发市场那边就该热闹起来了。”
“要是给家里捎带的东西太多,批发市场附近就有邮局,直接邮寄回去就行,但是,邮寄的费用有点高。”
“如果不着急的话,也可以找铁路局的人打听打听,托运回去,是个什么价,有些摊主的亲戚朋友就在铁路局呢,买东西的时候可以顺带着问一嘴,这费用说不定就能再往下谈谈呢!”
看破不说破,齐莹只当这三个人是来鹏城凑热闹、顺便要帮亲戚朋友捎带东西回去,就算是给一点建议,也是围绕着这个话题来打转儿,丝毫没有越界或追问的意思。
她走了以后,梁万、刘东和卢海风继续商量:“咱们明天早上先去服装批发市场看看,观察下别人来进货、都是个什么模式,他们挑的都是哪些款式,再决定进多少货吧!”“行,刚刚那个女同志不是说,服装市场后面,隔了两条街,还有个地儿,都是些卖电子表、收音机的吗?我是想着,这样的大件儿,咱们现在倒腾不起,但是,可以过去转一转,等后头咱们挣到了钱,其实,也可以捎带着倒腾一点,这种大件儿不愁卖的,而且,利润肯定比服装生意要高。”刘东是想挣钱,但他也知道,自个儿的那点本钱,现在就开始倒腾这种大件儿,风险太大,万一在回去的路上被没收了呢?万一遇到骗子、出给他们的是一批有问题的货呢?
而且,大件儿价格高,就意味着买家做决定的时候,不会特别爽快,这样一来,资金流动速度变慢,万一再有几件货砸在手里,不就相当于这趟白干了四“我觉得,收音机这种大件儿就算了,咱们如果是自己往回背的话,就咱们仨的力气,能背几台收音机回去?倒是电子表,我感觉有点搞头!”卢海风好歹是在车间干活儿的,就算不是装卸工,但是,经常锻炼,力气总归不会太小。
但刘东和梁万这两个家伙,可是一直坐办公室的,况且,坐火车挤上挤下的,需要的力气只会更多。
所以,他立刻就把收音机这个选项给否了。作为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刘东倒也不生气,反正,他们仨群策群力,目的还不是为了赚到更多钱吗?谁的主意更好,就用谁的呗,多简单的事儿啊!“这个回头再说,咱们这一次,能把服装这一行摸清个三四成,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去打电子表的主意,进货的钱不够,也容易两头落空。”梁万一锤定音,虽然是九零后,但他也知道,八十年代的风口,绝对是服装生意无疑。
只是,大家想买衣服,却也不是完全不挑款式、闭着眼睛就掏钱的,哪个款式或许能受到更多人的喜欢,哪个款式可能引领下一次的时尚潮流,这些,就得靠他们仨的眼力和他的记忆,去慢慢鉴别了。在屋子里休整了下,三人出去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