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2 / 3)

,将已经收拾得纤尘不染的檀木桌面照得泛起油润的木质光亮。

见黛黎想往临窗的软榻去,秦邵宗对她道:“夫人,过来。”黛黎只回头,起初没立马过去,直到她见这人不知从何处掏出一个袋子,又从袋中依次拿出几样东西。

她看到了笔墨纸砚。

这人在做什么?

黛黎走过去。而待她走近了,她才发觉这案桌上的居然是,一份婚书。最初的婚书出现在周朝,是写在竹简上的,由媒氏、也就是专门管理男女婚事的负责人颁发。因此,后世给人牵红线的也叫做媒人。大燕王朝以婚书和聘财为婚姻成立条件。

大致步骤是,男方先向女方递送《通婚书》,如果女方同意,则书一封《答婚书》作回复。彼此交换对方的书信,另外附上一份写有双方家庭的详细信息的别纸。

三样合起来,才是正式的婚书。

秦邵宗的父母已过世,黛黎更不必说,她如今的亲人只有秦宴州,但这种事根本不可能让小辈来。

所以无论是《通婚书》还是《答婚书》,都是两人自己写。黛黎垂眸,落在那张质感明显比寻常桑皮纸好很多的红纸上。这份在案上铺开的《通婚书》基本完成,只剩下一个婚约日期。“今年成婚怕是来不及,婚事定在明年春,夫人觉得如何?“秦邵宗开始研墨。

成婚需要过三书六礼,越是贵重的人家,这流程越是繁复。也就是黛黎没有其他族人,有些步骤简略了,能省下不少时间,否则明年春都够呛。但黛黎还是觉得快,“这般快?”

秦邵宗动作一顿,“哦?那桃花源的嫁娶流程,该如何走?”黛黎…”

更快,进民政局花个拍照的钱,就可以结婚了。黛黎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秦邵宗就是一眼看出来了,他哼笑了声,“看来是不如这里复杂。”

“那就春季吧,立春是个吉日,婚期定在立春。"他一锤定音,而后挥毫沾墨,在《通婚书》填上日期。

“第一次写婚书,还望夫人笑纳。"那份《通婚书》递了过来。黛黎停顿片刻,到底接过。

她站在秦邵宗对面,方才这份《通婚书》于她而言是倒着放,如今递到她手上后转正。

其上书: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琴瑟和鸣,比翼双飞。且待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亦与君相携共白首。

秦氏长庚立誓为证,恳求夫人黛黎于永清365年立春嫁我为妻。伏愿夫人喜乐安康。

这份《通婚书》并不长,算上最初的标题都不足百字。但每一个字都相当有力,不仅是书写时力透纸背,也是文字本身的力量。黛黎眼睫微颤。

儿子还在治疗,她能跑哪里去?

至于州州病愈以后,她似乎也没有其他去处。不,不是没地方去,是根本去不得。

当初她被青莲教掳走,那次本是最佳的离开契机。有青莲教在前当幌子,秦邵宗找也是找青莲教的人,断不会想到她已金蝉脱壳。现在没了这层幌子,她和州州又在北地最核心心的渔阳郡,更加走不得。黛黎听到了自己心里一声长长的喟叹。

“秦长庚,有一件事我要和你提前说明,如果你觉得不合适,或者办不到,后面那什么三书六礼和什么成婚,可以省点事,通通不用办了。“婚书上的墨迹未干,此时折不得,黛黎将之重新放在案上。她的语气很平淡,秦邵宗却听出不容退让的坚持。他放下狼毫,“夫人但说无妨。”

“桃花源的法规里,夫妻就是夫妻,是一夫一妻制,没有妾这么一说;甚至不管男女,只要与多人成婚,便是触犯了法律中的重婚罪。我知道这点和大燕朝有天壤之别,也清楚你们这些权贵早就习惯后院里花团锦簇。"说到这里时,黛黎特地停了下。

他没有说话,只静静听着。

黛黎这才继续道:“但旁人是旁人,旁人与我无关,我也管不着。而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