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看得各朝百姓云里雾里。于是,他们的视线继续向天幕投去。......【华夏历史上有一个很经典的相关案例。】【就是唐朝的王忠嗣之死。】......看到这里,李隆基心中便生出了无数问号。王忠嗣早就死了。其死亡,还有关权谋?!......【唐玄宗在位的时候,有一位特别喜欢的干儿子,名叫王忠嗣。】【王忠嗣的父亲,当年为国家战死。】【在这事之后,唐玄宗就收养了王忠嗣,将其带入了后宫抚养,并且教他打仗的本事。】【王忠嗣从小到大,都是和皇子一起生活的。】【享受的物质待遇,也都是皇子级别的。】【在所有的皇子当中,王忠嗣和唐玄宗的三儿子李亨关系最好。】【俩人从小也是一起长大的。】......李隆基看着天幕中王忠嗣银甲红袍的AI形象,陷入了回忆之中。王忠嗣原名王训,在开元二年其父王海宾在对吐蕃作战中阵亡。他感念其父忠勇,便将年仅九岁的王忠嗣收养于宫中,赐名“忠嗣”。后来,他又亲自教导王忠嗣兵法韬略,并将其视如己出。在教导过程中,他发现王忠嗣极其聪慧,兵法一点就透。那时的他,极其惊喜。觉得王忠嗣有着将帅之才,他日,必能为他镇守四方!他们两人相处得也越发融洽。他还曾预言王忠嗣。有朝一日,必为良将。想到这里,李隆基眼神一黯。他曾经真心相待的孩子,长大后,怎么会和李亨私结呢?......【待王忠嗣长大之后,唐玄宗就直接把他派到了边境,让他去军中历练。】【按照唐玄宗的规划,未来王忠嗣就是大唐的霍去病,成为唐朝的一代战神。】【而王忠嗣也没有让唐玄宗失望。】【短短几年之后,王忠嗣就在前线立下了无数功劳。】【而且他的这些军功,完全是凭他自己的本事打出来的。】【王忠嗣30多岁时,当上了地方节度使。】【40岁时,王忠嗣就已经是当时唐朝的第一帅臣了。】【巅峰时期的王忠嗣,手握四大军镇。】【可以说,唐朝超过一半的精锐军队,全部都在他的手里。】【就连当时的安禄山想要给他当小弟,还得排队。】......李隆基想到了王忠嗣曾经的权力滔天。王忠嗣历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统领着大唐二十七万的边防军,屡败吐蕃、突厥、奚族。威震边疆,是唐朝历史上权势最盛的将领之一。他曾经的期望,也终于实现了。王忠嗣确实在为他,镇守着四方。然而,李隆基还是沉默了一瞬。难道是因为王忠嗣手握重兵,才滋长了其野心吗?......【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以及唐朝当时的规则,过不了几年,王忠嗣就会出将入相,回朝担任宰相。】【而且以他的功劳,以及唐玄宗对他的信任,他大概率会成为大唐最具实权的宰相。】【未来更是会在唐朝中枢一言九鼎。】【于是这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抵触,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此时已经在朝中担任宰相超过10年。】【唐朝虽然施行群相制,但像李林甫这种老牌宰相,权势和影响力,但依然不是其他人能比的。】【所以李林甫就非常担心王忠嗣在回朝之后,会抢了他的地位。】【所以问题就来了,一个大臣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解决掉一个军中的十全大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