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其他类型>钢铁火药和施法者> 第四十一章 围攻(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围攻(十一)(3 / 4)

…也是在‘蓄势’吗?”

委任军官们的笑容瞬间僵在脸上。

……

在詹森·科尼利斯收到飞翼雄狮旗帜出现的报告后,一连三天,“叛军”都在诸王堡城下大兴土木。

只用了一天时间,叛军就围绕着新城修建了一连串小型堡垒,疏而不漏地将城墙包围起来。

城墙上的守军并不知道“叛军”对这些等距、连贯的土围子的正式命名,但当次日清晨,一个新换岗的本地民兵发出“外边啥时候多出这老些篱笆桩子”的惊呼以后,“篱笆桩子”,这个无比形象的绰号,就飞速消灭其他叫法,成为守城方对于“叛军”的作品的唯一称呼。

而且每一个听到这个绰号的人,都很快品出这个绰号的真正精妙之处,因为它不仅是对现状的描述,还包含了对于未来的预测:

桩子打好了,篱笆还会远吗?

果不其然,“叛军”雕刻大地的热情,并没有随着堡垒群的全面竣工而衰减,反倒愈发高涨。

就在“篱笆桩子”成型的同一时间,“叛军”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在各个堡垒之间挖掘交通壕的工程中。

按本地民兵的说法:饿了三天三夜的黄鼬挖鸡舍墙根的劲头,都没有“新垦地佬”在诸王堡城外刨土的劲头大。

比本地民兵更加感到无所适从的,是南方面军的联省军官。

由于联省陆军自创立之日起就以土工作业的本领闻名,总是在泥里打滚,所以被人讥笑是“泥巴佬”。

如今,见“叛军”在城外发了疯似的掘壕,南方面军的军官们一时间直犯迷糊,搞不清楚城内、城外究竟哪一边才是真正的联省人。

而且,由于有了“篱笆桩子”在前线充当支撑点,“叛军”开始大胆地将非军事人员投入到工程中。

修土围子的时候,“叛军”的工地上还只能看到一个个蓝色小人。

等到挖交通壕时,守军的视线范围里一下子多出了大批灰蒙蒙的身影。

“叛军”也选用蓝色作为军服主色这件事,南方面军已经差不多摸清楚。

尽管在“叛军”士兵身上实际观察到的蓝,可谓是五彩斑“蓝”,但是很明显能看出,“叛军”做了统一制服的尝试。

而那些身穿未染色的粗布衣服——甚至干脆不穿上衣——远远望上去灰蒙蒙的人影,显然是从附近征募来的农夫。

城里的人们仍不知道,“叛军”是如何找出那些跑得比兔子还快的农民,并且使后者为他们效力的。

他们只知道,在“小灰人”的帮助下,不到两天时间,“小蓝人”就挖好了一条平行于城墙、连接起各个小型堡垒、自烬流江江岸一直延伸至十箭河河堤的堑壕。

而且还用堑壕里挖出来的土,在堑壕后面筑起了一道陡峭的土墙。

“篱笆桩子”的预言成真。

从江岸到河岸,“叛军”用一道人造的地理屏障,将诸王堡与西林行省彻底隔绝。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守军的士气不可避免变得消沉,城内的空气也在无形间变得更加压抑。

叛军在城外越是干得热火朝天,守军在城内越是紧张不安。

毕竟,被围城,和字面意义上被“围”城,是两码事。

旧日的记忆被唤醒,诸王堡几乎立刻爆发了新一轮抢购食物的狂潮。

现在,没人知道这场围城战什么时候可以结束,哪怕原本对围城的艰难和漫长有心理准备的市民,也开始怀疑自己先前的想法是不是太乐观。

所有诸王堡人对于未来的预期,都在朝着最坏的方向坠落。

全靠南方面军运来的面粉,诸王堡内的粮价才没有涨到天上去;

也全赖南方面军开设的粥棚,诸王堡内才没有饿死人。

不过,詹森·科尼利斯并不是圣徒——当然,他也从未自诩圣徒。

所以,抓住诸王堡市民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