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一个可以覆盖10公里左右范围的防空系统。”
别看10公里听起来不多,实际上在此时的野战防空来说,是个挺夸张的数字,这么举例吧,现在已经确定会消失的旌旗-61,射程也就10公里,当然,这和我们的技术落后有很大关系。
必要的时候,还能放平了打,高振东心想。
黑板上是一辆履带战斗车辆,中间一个炮塔,炮塔上是一门看起来有些粗短的炮,只是大家没想通为什么要用这么大的口径,却用这么小的倍径。
而炮塔两边,是几根导弹发射管。
这玩意别说陆军了,其他同志都一看就喜欢,哪怕只是个概念图,但是一眼看上去就武德爆表。
管子,大管子,更多的管子……高振东的脑海里,响起了西疆的同志那魔性的馕文。
“嗯,振东同志这个想法不错啊……”
“可是我们没有这么小巧,射程还这么远的导弹啊。”
高振东笑道:“我们整个特殊的导弹,小体积,大助推器!这种导弹反正不是打大型飞机的,小一点没关系。”
说完,他在黑板上又画了个示意图,还大致标了一下尺寸。
老毛子的2k22通古斯卡就是用的这种架构的导弹,最早的型号射程8公里。
导研院的同志估算了一下:“嗯,这个结构,这个尺寸,的确能打得比较远,但是10公里还是有些勉强。”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新型推进剂,不太贵,但是比冲不错,比你们现在用的要好。”防工委总工笑道。
防工委已经在高振东那里,拿到了htpb推进剂,特别是htpb的制造和合成。
看着在一旁只笑不说话的高振东,导研院的同志心下了然,大概率,又是这位的手笔,毕竟在他手上流出来的新型含能材料不少,自己都用过。
“那就没问题了,可是这门炮我看着怎么这么奇怪,这个口径太大了,射速上不来的,而且炮管短,炮弹的弹道性能可能好不了。”
得,偷懒了,让同志们误会了。
“这门炮不是单管的,实际上这是一组25mm炮管。”高振东在粗短的炮口上加了几个小圈圈。
“加特林转管炮?”这东西发明很早,哪怕不是搞枪炮的同志都知道,男人的浪漫。
“对,而且是一门电力驱动的加特林转管炮!”高振东笑道。
“是不是有点浪费材料?”有同志有些犹豫。
高振东摇摇头:“要高射速,加特林是最优解。拦截弹药的话,弹幕比弹片要好。”
陆军的同志倒是无所谓,要的就是管子够多。
“可是高射速的话,转膛炮、加斯特炮也可以的吧?”
高振东又摇摇头:“加斯特炮射速还是不够高,转膛炮的话,炮管只有一根,没法散热,连续射击能力不行。”
“那为什么不用火药燃气的内能源?”
“内能源天生受到扰动大,打不准。”高振东笑道。
此时,陆军的同志才想起来,高振东同志还是个枪炮专家来的!
“我们有这么好的电机、调速、传动装置?”
高振东笑得更开心了。
“gto已经差不多搞好了,用在这里正好,传动就用齿轮,这东西没那么特殊的要求,扛得住。至于电机,实在不行整个略大点的也可以,反正是扛在炮塔上。”
gto是什么,大家不太清楚,但是大家很清楚的是,高振东说能用,那就真能用。
“好像也不错……可是眼睛怎么办?那么小的目标,我们有雷达能发现和跟踪?”
高振东点点头,看向了陆装局。
“我们的反炮兵雷达,就对这类小目标的发现和跟踪做过专门的优化,找他们取取经,然后用高频雷达,结合脉冲多普勒等先进技术,发现个炸弹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