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几十年没有用过文华殿开经筵行日讲,如今太子要升文华殿视事,肯定还是要布置一番。
而朱载坖、高拱等人则也走的不快。
严嵩亦是看了眼儿子、孙子。
严世蕃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严绍庭则搀扶着老爷子,向文华殿那边过去。
议定大行皇帝遗诏这件事情可马虎不得。
众所粥知。
大多数的皇帝遗诏,基本都不是皇帝本人拟定的,而是死后由继任者和臣子书写。
目的也不过是借驾崩了的皇帝之口,将要做的事情说出来而已。
纯粹就是活着的人拿死人做文章。
所以嘉靖在驾崩前,也只是定下了新政这一件事,顺带便最后带走一波人,应该是要将这些人一起带到地下去继续君臣之缘。而没有提前写好遗诏,留给吕芳等人存放,等到时候即可拿出来公之于众。
所以遗诏如何拟定,往往就会成为一个争论的地方。
虽然大体上,遗诏的规范都是简单概括皇帝的一生,评论一下这位皇帝的功过,然后再在遗诏上确定新君人选,最后对朝廷一番安排,如此也就可以了。
但这里面的文章却是大的很,弯弯绕绕非是一般人能够发现的。
而按理,遗诏也该是今天由太子朱载坖和内阁商议定下,和已经退休了的严嵩没什么关系。
但他非要在场,大明朝唯一以文官身份在活着的时候拿到三公太师的就他一个。
便是不在朝中做事,谁又能真当这位太师不存在?
更不要说今天思善门又有那么一出。
严家就是本朝最为忠良的一家了。
高拱等人也不好说什么。
众人各怀心思穿过归极门、会极门,也就到了文华殿。
跨过宫门即入文华殿。
名为殿,可文华殿却是一个建筑群。
大殿位于中间,前方两侧各有东西偏室,后面还另有一座藏书楼,囊括了历朝历代官方民间的书籍无数,可达百万册。
也因为文华殿藏书之多,这些年闹出过不少臣子偷书夹带而出,将那些孤本古本卖了换钱的事情。
十成文华殿藏书,如今大致也就剩下个五六成罢了。
进到前面的大殿。
吕芳已经是带着人将殿内布置好了。
朱载坖坐在上位。
高拱等人则是围绕在前。
李春芳看了一圈,而后对礼部尚书高仪示意。
“殿下,内阁和礼部商议着,草拟了一份诏书,便由礼部呈给殿下查阅,请殿下阅知定夺。”
李春芳说完后,高仪便走上前,自袖中取出一份题本。
“请殿下阅。”朱载坖接过内阁和礼部草拟的遗诏,就放在桌案上查看起来。
因为文华殿的功能基本一直都是皇帝和东宫开经筵行日讲,偶尔视事的地方。所以殿内的桌案都不高,如此也符合坐而论道的样子。
高仪呈上草拟的遗诏。
在场六部、五寺的朝中九卿便纷纷围观过来,只要稍稍低头就能看清内阁和礼部弄出来的这份遗诏初稿。
一帮人低头看着,渐渐就多了嘈杂声。
毕竟是大行皇帝遗诏,内容是要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各方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份遗诏是何人主笔草拟的!”
就在众人犹豫该如何评价这份草拟的遗诏时,严绍庭却是眉头皱紧,脸色阴沉的喝问了一声。
他这突然一嗓子立马吸引来众人注视。
李春芳顿时回头看向在场众人中个子拔高的严绍庭,而后皱眉道:“自然是内阁与礼部共同执笔草拟的。”
他皱着眉望向严绍庭,不知道这厮又要弄什么幺蛾子。
严绍庭则是嗯了声,眼神从李春芳身上移开。
如此倒是让李春芳以为不会有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