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纸币,然后搜刮全球财富,然后把影响力辐射出去,进而获得超然地位。
不过这种模式,对于部分美普通人而言,可能就不那么友好了……财团赚钱,关他们普通人屁事。
人家财团的钱又不会给普通人花,甚至人家财团手底下的跨国企业,在海外赚的利润都不转移回美:税太高!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值得重点说一说的事情。
一大票美企业的现金流都是非常夸张的,动不动几百亿美元甚至更多,比如水果的现金流两千多亿美元呢。
为什么那么多现金流?
因为他们在海外的经营利润都会留在海外离岸公司的账户里,是很少转移回去本国搞什么投资,拉就业的。
这是为了避免双重征税……因为大部分国家对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所得,也会征税,顶多就是在海外经营已经缴纳过税款,这部分可以抵扣一部分。
所以很多跨国企业,没有十分之必要,一般不会把海外利润转移回本国。
如此导致跨国企业的海外现金流往往非常夸张,海外账户一大堆钱,但是在本国如果业务不太行的话,甚至还会出现很搞笑的事:本国的业务还需要贷款来维持……它不是没钱,只是在本国账户没钱。
而本国贷款的成本,比把资金转移回来还要更低。
它们的模式,和同样属于世界顶级跨国集团的智云集团其实有极大的差距。
智云虽然现金流也非常高,也在海外账户的资金拥有大量的资金,但是相当多一部分还是会转移回国内,用于各种投资以及研发等。
毕竟智云的根基是在国内,在国内拥有庞大的半导体产业以及研发体系,而维持这么庞大的研发体系以及半导体产业,所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庞大的,如果不把钱转移回来也搞不了。
只不过资金转移回国内的过程会比较复杂,大部分都是以海外子公司投资国内的方式进行资金转移,也会进行合理的避税。
此外智云集团在国内的待遇其实很好,各种优惠措施基本都是最顶格的,能给的都给了,不能给的也想着办法给,因此智云集团把海外利润转移回国内的税收成本也不高。
但饶是如此,智云集团每年缴纳的税收也是一个天文数字,是国内民营企业里纳税最多的企业。
15年里,智云集团在国内纳税超过一千五百亿元……这是什么概念?粗略的说就是两桶油加起来纳税是六千多亿,烟草老大是一万亿。
而常规企业里,通讯基站巨头,再加上也搞手机的华威一年在国内纳税是四五百亿。
如果再把范围扩大一些,那就是官办企业的纳税总额,大概也就四万亿,民营企业也是差不多这个数,两者加起来是八九万亿左右。
智云集团一家企业,就纳税一千五百亿,大概占比全国企业纳税总额的百分之一多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仅仅是智云集团这个上市公司在国内的纳税,并不包括智云集团所控股,战略投资的大量企业以及一大票关联企业的纳税。
威酷电子,威酷实业,威酷贸易,华星科技等等其实都是纳税大户。
智云集团,它只是一个上市公司‘智云控股‘’’的经营实体,并不是徐申学所掌控的产业链全部。
实际上徐申学所掌控的是智云集团为核心的一整个电子消费以及半导体产业链,全部加起来是非常夸张的……智云集团是这两个庞大产业链里的火车头!
它的最大作用其实都不是交税,或者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单纯智云集团这个上市公司,它全球雇员才五十几万人,可提供不了多少就业岗位,直接交税看似多,但其实也就那样。
为了能够让火车头动力更大,拉动更多的火车车厢,跑的更快,因此这些年智云集团是获得了大量扶持的,税收成本减负也是属于其中之一。
所以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