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尚书的岳父。
李辞之所以赶制收尸袋,依旧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
蕺菜里蕴含的鱼腥草素,确实能够抑制多种细菌,但人体内的细菌有成千上万
种,蕺菜到底能不能管用,李辞心里也没谱。
况且理论和实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课程。
一旦尸体开始不受控制的腐烂,李辞就必须尽快把尸体用油蜡纸封起来,顶多只能给遗属留下“衣冠”辨明真身。
站在城墙上的杨老二,俯视着堆满尸体的据点,犹豫再三,还是问了一句。
“这宛城据点……该不会变成义庄吧?”
李辞没吭声,但这确实是他的备选方案。
自从消息发出以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遗属前来认领尸体。
很显然,长旗县百姓对李辞已经失望透顶,既恐惧又记恨,可李辞又必须等下去,万一遗属来了怎么办?
到时候尸体腐烂,万一诱发瘟疫,现场的士兵这么多,保不齐就会把病菌带出去,这罪过可就大了。
三日之后,若还没有人来认领尸体,李辞就只能下令,把尸体就地掩埋。
光埋还不行,守兵也得暂时撤离据点,避免染病。
至于应对禹城叛党的战略部署,倒也无妨,大不了重新再建立一个据点。
钱嘛,赚来就是为了花!
随着所有尸体,全部用蕺菜汁擦试了一遍,李辞便让所有守兵远离收尸场,周
围用纺布围上。
就在李辞为这些尸体犯愁时,头顶上再次传来杨老二的喊声。
“世子,来人了!”
李辞眼睛一亮,连忙跑上城墙,顺着杨老二的指引看去,果然发现远处走来一群人,目测足有几十人之多。
为了防止敌军乔装奇袭,李辞立刻下令戒备。
直到距离变近,紧张的气氛才逐渐缓和下来,这群人中有一大半都是妇孺,而且还推着几辆“大车”。
很显然,这些都是前来认领尸体的遗属。
片刻过后,人群就已经聚集到了城门处,所有人的神情都显得极为紧张。
尤其是同行的孩童,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小脸煞白,眼睛睁得老大,惶恐不安的打量着宛城据点。
“娘……我怕……”
“咱们还是回去吧……”
“这里好吓人……”
孩子判断是非善恶的唯一标准,就是对方“好不好”。
宛城据点,对于这些孩子而言,无异于吃人不吐骨头的恐怖炼狱。
现场的遗孀也紧张的直吞口水,但是为了给家里的男人收尸,她们只能硬着头皮来碰碰运气。
万一里面的孽障,以收尸为幌子,将她们掳进去,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