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这方天地,成不了气候。”李诗裕吩咐道,“我们不仅不能去讨要礼物,还要再备一份厚礼送去。”
这下,李凿更不明白了。他十分不解地问道:“老爷,之前送的礼送了就送了,为何还要再送一份过去?”
“之前我让你送去的那份厚礼,无论再怎么别出心裁,不过是锦上添花,马一贽未必感念。可如今他乍然失势,一下子从烈火烹油的热闹跌入无人问津的冷情,现在送去的这份礼物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待他来日重回长安,大权在握,必然不会忘记我。”李诗裕洞若观火,提点李凿道,“一前一后两份礼物,换来马一贽的相交,值得。”
看着眼前运筹帷幄的李诗裕,李凿猛地发现不知不觉间,李诗裕和故去的老爷越来越相似。不光是眉眼、衣着,就连说话的气度和神态都越发相似。李凿还记得当年老爷贬谪之时,也曾这样和父亲讨论着政事,尔后没多久,就接到了召他回京为相的旨意。从小和自己一块长大的少爷,会像老爷那样,得到东山再起,一展胸中抱负的机会吗?
“当然会。你别担心了。”李凿心里藏着事,没成想近处突然传出一个女子的声音,阴差阳错地回答了他心中的疑问。
主仆二人听到人声,便停住脚步,等着山上的人先走过狭窄的山道,再往山上去。
才刚说话的人便是秦萧萧,她不厌其烦地再次安慰郑康,让他不要担心筹钱的事情。话音刚落,她轻盈地走过才半人宽的山道,落到相对宽敞且平坦的土坡上,伸手扶住腿肚子有些发软的郑康,帮着他稳稳当当地走下山道。
“这位小兄弟,我们又见面了。”郑康才刚站定,李诗裕便认出他是几日前在观音庙庙门前向他问过路的人。李凿热心肠地问他:“后来你找到枕粱门了吗?有没有见到你要找的那位朋友?”
李诗裕久在官场浸淫,识人断事的能力皆是一流,这厢李凿还在等着郑康的回答,他已经认出郑康身边的女子便是之前在梅林有过一面之缘的枕粱门弟子,想来她就是郑康要寻的旧友了。
郑康见到李诗裕、李凿二人,又惊又喜,连忙回答道:“找到了,找到了。我和那位关兄弟在山上盘桓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你们和我说过的那片梅林,在那儿见到了枕粱门弟子,带着我们进了枕粱门,还见到了我要找的朋友。”
“那就好。”李凿真心为郑康高兴。
“我们还有事,告辞。”秦萧萧并不为这次意料之外的重逢激动,直接地打断了李凿和郑康的对话,对李诗裕和李凿微一颔首,带着郑康径直下山了。
山间树影婆娑,或明或暗地落在下山人的背上,交织成奇特的纹路。李凿望着两人渐行渐远的身影,有些遗憾这样送走了他们,他还想多打听些枕粱门的故事呢。日渐西沉,天晚山路难行,他收起遗憾,跟着李诗裕继续上山到观音庙探望杜宫人了。这正是:相逢有时人不识,再见无期恁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