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荇觉得长乐候一日未归自己回去就得顶着各式各样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眼神,而且疼爱自己的祖母已经不在人世,回楚府庆生倒不如在云觉寺来得自在。
生辰这天,楚荇收到了云觉寺的师太们抄写的各类经文,这大概是史上最雷同又最不相同的生辰礼了。相同是因为都是手抄版经文,不同则是经文的内容各式各样,承载着师太们对楚荇不同的祝福。还吃了长寿面,虽然是素面,但却是寺里厨艺最好的慧清师太所做,让楚荇吃了一碗还想要一碗。
虽然祖母去世了,自己还成了古代的大龄剩女,楚荇却突然平静下来,她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不用当房奴孩奴,到了云觉寺后甚至连别人的非语都不再有。不过楚荇也知道自己能受到礼遇还是托了长乐候的福,因此每天也会为长乐候祈福,收效如何不知道,至少是个祝福,有利无弊。
人人都以为长乐候凯旋归来只是时间问题,楚荇也是如此,她从未设想过长乐候战死沙场或是败了会如何。
可是上天再次耍了楚荇一把,嘉和二十三年,陵城出现奸细,大开城门,夜袭粮仓,蛮族大军再入陵城,长乐候失踪生死不明。
八百里加急传回京都后,朝臣分成了三派,一派坚信长乐候只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出城后休养生息集结其他城池的守军再谋夺城之事。一派觉得长乐候应当已经战死,只是未见尸首。还有一派居心叵测,竟认定长乐候临阵脱逃,弃百姓于不顾。
皇帝年事已高,消息刚传回时还能保持对长乐候的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信任越来越淡薄,最后在二皇子的怂恿之下竟削了长乐候的爵位,并与蛮族议和,割北境七座城池给蛮族,蛮族答应五十年内不出七城。大皇子极力阻止,却险些被二皇子扣上与武将行为过密,结党营私的帽子。国土就这样变得支离破碎,皇上却对二皇子青睐有加,因为他再也不用担心突然到来的八百里加急,不用再面对户部尚书哭穷的脸,国家似乎再次回到了蛮族不曾入侵时的繁华昌盛,除了水深火热的北境七城,除了长乐候府,除了楚家。
长乐候刚被降罪时,楚父就嗅到了危机,帝王心思难测,若是迁怒楚家,楚家也只能生生地受着。最终家族观念战胜并不深厚的父女情,楚父决定让楚荇病逝,斩断与长乐候府的联系。
楚荇幸得云觉寺慧安师太的帮助得以脱身,但也从此过上了流浪的生活。慧安师太曾受长乐候之恩,坚信恩人是无辜的,不仅救了楚荇,而且把自己多年来的药理手札交给楚荇,希望楚荇以后能多个立身之本。
楚荇的生活一夕之间天翻地覆,虽然手上仍有余钱,却茫茫然不知能去向何处。
楚父在楚荇脱身后未再穷追,只是对外宣称楚家大小姐已经病逝,到底是血亲,虽说要保全家族,女儿能留得一条性命,楚父也无意再抓到楚荇致其于死地。
皇帝流放长乐候府诸人之后,想起楚荇这号人物时,得知其已经病逝,也就不再留意,自此长乐候和楚荇彻底淡出京都人民的视野。有那受恩于长乐候的人家也只敢在心里默默念叨一番,不能明说于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