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城中学与四中的作息表是一样的,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上午补课,下午休息,晚自习自愿,周天周考。
按这么算余晖与陈阳见面的机会只有是周六下午。开学后的第一个周六余晖回了乡下,因为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余桂梅跌伤了脚,虽然没伤到骨头,但是半个月了都还没好透,老人家又是独居,她放心不下。
周六上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一响,余晖就提着书包从后门飞奔出去,边跑边背好书包。
穿过教学楼前面的中心广场,绕过艺术楼,就到侧门,侧门只能容纳一个人的身位,余晖跑得快,这时候还不需要排队。
出了侧门就是一条干净宽阔的樟树夹道,尽头就是马路,路边会有从汽车站驶出的前往乡下的客车,12点过8分会有一辆,所以她必须飞奔。
侧门边有很多的小吃摊子,瘦肉丸,烤鸡腿,煎饼果子,寿司,花甲粉......喷香四溢,能让余晖驻足的只有冰糖葫芦。
她和买糖葫芦的大叔已经是熟人,2块钱一根,5块钱3根。
余晖随手取下三根付了钱跑到马路边刚巧客车停下。
“不是刚开学嘛,又回去啊?”
问她的是客车司机,她经常坐这班车,连司机都认识了。
余晖往投币箱放了车费,笑道:“是啊~叔,吃糖葫芦吗?我多买了。”她把竹签见得那头掰断了递过去。
此时还有学生上来,司机道了声谢接了过去。
余晖往车厢后面走去,在倒数第二排的空位做了下来。
她一上车就犯困,车一开动她就开始打盹,期间好几次迷迷糊糊地强迫自己睁开眼睛,生怕坐过站。经过瑞和镇她才清醒过来,彼时已经过了40分钟。
再过了五六分钟她就可以下车了,并无比确定余桂梅做了很多好吃的给她。
客车行驶得飞快,不一会司机就放她在路边下了车,她抓着背包的肩带,一路小跑着回去,刚到屋旁就扯着嗓子喊道:“婆婆~!”
等余晖跑到前厅,余桂梅才打开后门。
“婆婆,我从前门过的。”
继而传来一声后门的关门声。
一个星期没见,情况比她想象的好多了,余桂梅行走什么的并没有什么异样。
只是每年元宵一过,这个家就冷清的要命。80年代做的两层的老房子,空间大更显冷清。如果不是她还在读高中,余桂梅真的会去儿子女儿家轮换着住。
“婆婆,你脚都好了吧?有什么好吃的,我好饿~”
“本来就没什么问题。”余桂梅一边说着一边将一直温着的的蒸蛋端出来给余晖。
余晖看着那白白的圆鼓鼓的水蒸蛋,立即拿了个空碗装了一个出来。
“我不能吃鸡蛋,你慢慢吃。”余桂梅说道。
“那好吧,您吃了吗?”余晖倒是忘了这茬了。
“还没,等你一起吃。”
余晖把碗里的鸡蛋倒回自己碗里面,然后给余桂梅盛了一碗饭。
桌上有红烧肉,蒜苗炒腊肉,清炒白菜,还有蒸好的香肠。
“您以后周六就晚点吃早饭,正好中午陪我一起吃省的饿。”
余桂梅笑着答应,又问她在学校里穿的和吃的。
吃完饭余晖陪着余桂在村子里散步,快到4点的时候打包了腊肉和香肠。趁着天气好,余晖主动让余桂梅去路边送自己。
老人家孤孤单单一个人,除了陪伴就是被需要。
上车前余晖特意叮嘱余桂梅自己下周不回来别做一桌子菜。
余桂梅点点头,让她在学校吃好点,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