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玄幻魔法>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156章 放弃治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6章 放弃治疗(2 / 4)

“具体数据自然已经不可考证了,但是后世学者们认为,在明朝人口巅峰时期,起码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遗漏于政府记录之外,无法收上赋税。”

“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加税吧?政府没钱。加税吧?会加剧百姓负担,出现各种问题,造成大量农民破产,躲起来不交税,国家财政结构进一步破坏。想进行改革吧?又是层层阻力,最终朝廷却也只能饮鸩止渴。在这种情况下,士绅变得肥硕之至,但很多原本正常的农民却沦为佃户、奴仆,或成为流民、饥民。”

“不只是明朝,如果单从经济方面考虑,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都是亡于土地兼并。”

“你们可以仔细想想看,是不是如此。”

教室里很安静,所有学生脸上都露出了沉思之色。

李世民沉默着想了想大唐虽然没有所谓的士绅,但有门阀,先前他已经听宋先生讲过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如果百姓们不恨五姓七望以及其他二等三等的这些门阀,那黄巢怎么会屠戮一整个长安城的富贵人家?

黄巢并不是个家境好的,跟着他造反的人也大多都是流民。可以说,他们最后落得无家可回、无地可种的地步,也都是因为豪强将土地都收归自己囊中,才逼得百姓造反。

朱元璋的脸上更加精彩。

他自己就是个农民出身的,小时候还给地主家放过牛,对于底层百姓的辛苦艰难再是清楚不过。

在场没人比他更明白土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

但问题是,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就没有人能解决过,他朱元璋只是勤恳能干,不是什么万里挑一被仙人抚顶的绝世天才,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解决土地兼并这么具体又一定会发生的问题。

所以老朱只能弄出一系列政令减轻百姓们的负担。

他知道这东西治标不治本,可他有啥办法?

数千年历史,多少个朝代,莫不如此。

宋慎咳嗽两声,将众人的注意力给拉了回来之后,才继续讲。

“清承明制。”

“在雍正之前,大清在收税的事情上还是跟之前的明朝一样,征收赋税和丁税。丁税也就是人头税,你家里有多少人,就按每个人多少钱乘以人数来交丁税,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是缴纳一样的丁银,这看起来公平,但却有很大的弊端。”

“富人和穷人缴纳一样的丁银,广大的贫民们明显负担更重,而富人却不会有什么感觉,小户人家,家财不丰,又因为人多地少,会逐渐付不起丁税,也就甘愿卖了土地去给地主当佃户,甚至被逼得卖田卖身、溺死婴童。”

“士绅们不用纳税,又有钱财,自然拼命买地,富人由此兼并土地,到康熙年间时,清朝主要的土地都逐渐集中在了官僚手中,土地兼并问题开始变得严重起来,土地年年兼并,贫富日益不均,农民人口增长,但手中却没有土地。”

“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

“农民承担着繁重的税赋,但因为没有土地,不能生产,所以无力负担,这导致流民增加。封建地主垄断土地却不交税,不断扩大田庄还向上瞒报,要缴税的土地逐年减少,清朝廷能够收到的税赋自然也是年年减少,当国家在遇到什么财政难题需要大量款项时,又只能再向贫民加税,这又会导致贫民不堪重负,并爆发新一轮的农民起义。”

“一些百姓为了避税,开始更大规模的投献、逃荒,或是藏为隐户,让国家彻底收不上税,官僚们为了完成赋税,就不断巧立名目,将这部分的丁赋转嫁到其他农民头上,造成恶性循环,导致朝廷财政持续下降。并且,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还会对下征收重税,对上却少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