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有高到可以让朝廷特意减免赋税来推广的程度。”
“退一万步说,即便我现在想推广,可早在天启七年,也就是我登基的那一年开始,便有了一场大旱,陕西是最严重的地方,到如今已经有大量民变滋生。”
“其他地方……虽没那么严重,但多少也都有苗头了。”
“此等情形下,要推广两种百姓们不愿种植的粮食,实在是难上加难啊!”
教室内,众人都皱着眉头看向朱由检,而后又看向了宋慎,眼带询问。
他们都想知道,崇祯年间的情况是不是真如朱由检所言,已经坏到了这个地步。
宋慎在讲台上打开笔记本,于资料库里查询了一下,随即沉默好一阵子,才开口。
“崇祯大旱,始于天启七年的陕西北部,崇祯三年扩大到陕西全境及河南,崇祯六年扩散到京师,崇祯十一年扩散到山西、山东、南直隶。”
“到崇祯十四年,旱灾席卷明朝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中的十二个,仅广东、福建、云南没有旱灾的记录,这被称之为崇祯大旱。”
“从形势上看,北方各省的旱灾持续十年,陕西的极旱持续十五年,大量的饥民已经转变为流民或者是参加了起义军,外部还有清军不停叩关,内忧外患之下,即便当皇帝的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再推广什么高产作物。”
朱由检木然地搓了搓自己的脸。
“果然是天要亡我……”
他料到自己接手的这个烂摊子会很烂,但是没有想到会出现持续十几年的崇祯大旱。
这不是天要亡大明,是什么?
“不过——”
宋慎的话头转了个弯,扭头看朱由检,满脸真诚的疑惑:
“中原几千年来,天灾比这个严重的其实也不算少吧?盛世不说,就现在咱们教室里的,李世民刚即位那一阵,蝗虫都直接席卷长安城了,此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层出不穷,你觉得你崇祯朝跟贞观前期比,谁比较惨?”
朱由检卡壳。
本来宋慎讲的那前半截,朱元璋听着也是心有戚戚焉,他代入的不是皇帝,而是普通百姓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有多无助痛苦。
毕竟,如果朱元璋当皇帝期间遇到这种事,他会毫不犹豫地直接减免赋税,从其他人身上薅羊毛,绝不至于闹到全境爆发农民起义的地步。
但听宋慎这样一问,老朱也拧起了眉头——
对啊!
自古以来,天灾**不是频频发生吗?全天下能有十年的风调雨顺那都是皇陵起火冒大烟了,十年大旱虽然很惨,但也没有惨到那种地步吧?
又不是直接全境大旱,这旱灾是自陕西开始逐步蔓延的啊。
朱由检想反驳:
“不……”
这一次,是朱标皱着眉头打断了他:
“不什么不?先生说的哪里有问题?”
“宋先生,请您再多说说有关崇祯年的问题,学生实在是想知道,这究竟是大明气数将尽,还是纯粹的**。”
朱标其实很少说话难听,对朝臣如此,对家人如此,对同学更是如此。
哪怕之前老朱跟其他皇帝们吵架扯皮,朱标也很少上去拉偏架,只有对朱祁镇这种子孙后辈中的败类才会不假颜色。
现在他这个态度,显然是对朱由检此人的品行有了些怀疑。
——****,亡国一事,除了皇帝谁还能背这么大一口锅?
朱元璋和朱棣都十分了解他的性子,此时齐齐闭嘴,都以威胁的目光盯着朱由检,示意他不要多嘴打断先生说话。
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