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659章 明心见性,少林方丈的目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9章 明心见性,少林方丈的目的(2 / 4)

往会出现严重的“障”。

就是你所学的,和你亲身体会到的并不相同,知行不合一,自身难自洽。

这种“障”难以穿过去,就算优秀如吴曼也是一样。

但禅宗不一样,禅宗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要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

他们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

简而言之,他学佛经只是辅助,这些书上的佛和理,都只是参考,只有自己心里的佛才是真的。

佛经上让你吃斋念佛,但你的本心让你喝酒吃肉,那喝酒吃肉就是你的佛理,佛经上的东西,只是一个拐杖,让你更好的喝酒吃肉。

这种理念,让禅宗出现了一些与世俗形象差别很大,让人难以理解的高僧。

譬如有些痴情和尚,发自本心的喜欢某一女子,佛门的规矩就对他不适用了,那女子就是他要悟的禅。

而有些和尚,发自本心的想吃肉喝酒,那吃肉喝酒对他而言也是一种参禅修行,一代圣僧济公便是如此。

又譬如解空小和尚后来的徒弟,临时工“大慈大悲”肖自在。

这是一个很纠结的人,他爱杀人,但心里却又想当一个好人,所以他很拧巴,把自己憋成了一个“病人”。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他没有开悟,没有明见本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不穿,望不破,放不下,这就是执着,是无明。

若他有一天顿悟了,明见了本心,知道了自己的道,那他就不迷茫了。

到时候,想做好人,那就去做好人。

想杀人,那就痛痛快快的去杀,杀够了,也就立地成佛了。

虽说杀够了人,就立地成佛,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在禅宗,这并不抽象。

让人津津乐道的花和尚鲁智深便是如此。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的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便是鲁智深的写照。

鲁智深爱杀人,不是他想抢钱,也不是他想泄愤,他没有任何功利心。

而是一种热爱,就好像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赤子,不掺杂一点其他,发自本能的热爱。

这一点,他的师父智真长老见他的时候就说过,说他是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但这不妨碍他是一个好人。

所以他师父给他锻兵器,再传他一身步战第一的手段,然后让他滚下山去杀人。

因为,对鲁智深而言,杀人放火就是他的禅,这一点他可能自己都没曾察觉,但赤子之心的他,一辈子都在践行自己道,修自己的禅,所以,潮信而来,一朝顿悟,直接就成佛了。

这便是禅宗的特殊性,拜的不是大殿里的佛,而是心里的佛。

所以很多禅宗的高僧,都有一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解空小和尚虽然还没有明心见性,但也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张之维的杀意震撼了一次,从而更进了一步。

如若不然,他可能要好好的游历几年江湖,各种行侠仗义,等获得名声地位之后,才恍然惊觉,啊,原来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这便是心性上的进步,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未来的道,无疑是更平了一些。

恒林大师的到来,让在场的佛门僧人齐齐一振,仿佛有了主心骨,连忙双手合十,上前拜见。

恒林大师则是单手回礼。

“张师兄,现在怎么说?”吕慈问。

“恒林大师在江湖上德高望重,名声与我师父相当,现在他提着枯荣大师的人头上来,只怕来者不善啊!”陆瑾一脸担忧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