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躺下准备睡觉还没睡着的时候,凌晨此起彼伏的烟花声音就将你包围了,想睡睡不着。
大年初一也是被鞭炮声吵醒来的,赖了一会,起床,刚走到堂屋,爸爸正在烧香。
就是一整块木头香料,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香炉里烧,按照要求,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是不能断的。
不过有时候出去做事,没人管,断了也就断了。
洗漱后,到神龛前作揖,给李家的祖先拜年。
初一晚上吃昨晚的剩饭剩菜,年年有余,所以很快就上了桌。
跟三十中午一样,八双碗筷,一桌子的菜和零食。
李耀阳开了酒,“你们要不要试试?”
白酒,家里自己酿的那种。
李荷花小时候好奇尝过,辣嗓子。
“新年第一天就说不着调的话,孩子才多大啊。”刘平忙完坐下来,说。
李耀阳就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线。
“我试试。”李莲花兴致勃勃。
“莲花总可以吧。”上大学了,快成年了。
不然李耀阳一个人喝多没劲啊。
刘平默认。
杯子里倒了薄薄的一层,“就尝个味就行了。”
真就一口的量,李莲花喝完立马喝水,太辣喉咙了。
李耀阳被逗的哈哈大笑,自爷爷去世后,李荷花还是第一次看爸爸笑的这么开心。
过年了,把肩上的重担偶尔放下来,轻松一下。
吃过早饭,就要去拜祖年。
屋后面的山上,给已经入土为安的爷爷奶奶拜年。
拿上折好的纸钱,线香,炮竹,换上雨鞋或者运动鞋,上山。
山上已经有其他的人在那儿了,每遇到一个人就说着吉祥话,“恭喜发财”,“新年好”之类的。
到坟前,插上香,烧了纸钱,放完鞭炮,拜完就算完成,然后每年就在山上挑一根木柴,折断带回家。
长阳话,柴念材,通财,带柴回去,就是带财回去,有个好意头。
回去后,基本就是完全的休息时间,这时候,家里会一起打个牌玩玩,偶尔有邻居从家门口经过,喊一声年,爸爸就出放炮竹,跟人寒暄几句,然后回来接着打。
除了爸爸带的三个徒弟外,初一基本不会有人来。
爷爷病重后,爸爸就带了三个徒弟,都比他就小了几岁而已。学乐器,学念经,学会了,在他们的组或者周边的组就能拉事情做,生意慢慢的就拓展开去。
妈妈一直说爸爸很聪明,比爷爷会经营,手艺做的更宽。
下午,三人果然都来了,吃完晚饭才走的。
初二,全家去外婆家,走路去。
提着礼品,锁了门,经过路边的邻里,互道新年好。十里路,一个小时的路程,中途还经过师爷家,就是教爸爸乐器的师父。去送了个礼,坐了一会。
上午十一点左右,才到外婆家。
这是李荷花重生以后第一次来。
与记忆中样子完全不同了。
李荷花记忆中的外婆家其实是四舅舅家,在原来旧房子的右侧盖了一座豪华的别墅,四层楼,贴着白瓷砖,客厅很大,摆着彩色电视机。
而如今的外婆家还是土砖房,横向五间,因为盖房子修的那条马路也还没有,只有一条小路通向坡上。
坡上树木茂盛,站在马路上,看不到土屋,上了小路,穿过丛林后,豁然开朗,屋前一块很大的坪,四舅已经在等我们了。
“姐夫姐姐来了,放鞭炮。”
他喊着,李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