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弥远部下,才团结在一起的)是很有好处的。
因为奸臣们永远是迎合皇帝的。
所以只要赵与芮的提议,这些人都会支持迎合,再加上李宗勉那派,赵与芮想办的事,只要提个头,都不需要以皇帝的身份去压制,基本都能在内阁通过。
“路的话,路一级的主要官员和以前差不多。”
“但是改省的话,相关官员的称呼可能要换,还要添加新的品级。”
赵与芮说完,转头示意吏部尚书李皇解释下。
吏部尚书李皇以前是刑部尚书,干了五年后,于宝庆六年和户部尚书杜范换了。
现在元贞二年,又换成吏部尚书。
这些尚书和内阁成员里,除了工部尚书徐元是工匠出身,比较专业,一直没换,其他各部基本全都轮换过。
李皇道路的话,主官以前一样不变是制置使和副使,下面还是各司郎中,这是宝庆二年赵与芮登基
当然,当年的制置使眼前的内阁有好多人干过,都是赵与芮的心腹。
这次要再加一个司,叫朝资司,这个司对应朝廷中枢的海贸部(现尚书为秦卓)。
所以如果还叫路的话,其余不变,只是多了个朝资司,其功能是管理下面的厂。
以前朝廷在下面有各种厂,像船厂什么归工部,盐场,矿场等以前是归商税部。
白厂、丝帛、陶瓷等进出口业务归海贸部。
朝资司成立后,归属海贸部直接管理,地方制置使算是双重管理部门,但主要还是海贸部。
一般正职由朝廷确定,副职可以由地方推荐担任。
郑清之听到这里又问:“朝资司主要干什么的?”
“除了船厂还属于工部,其他的厂(场),包括白厂都划归朝资司。”秦卓道。
因为朝资司对应海贸部,其实就是划归海贸部。
大伙不由看了眼秦卓,这秦卓的海贸部权力又大了,管的全是赚钱的。
其实就相当于把后世的朝廷企业都划到一块。
朝廷当然也是支持民间商人的,但对于帝国的扩张来说,朝廷能赚钱是
当然了,他不能让下面的人把什么七大八姑八大姨那种全塞进朝资司里,弄的人员臃肿,每年还亏损。
以后朝资司的各厂,都是优先从退役军士里选补员工,当然也可以世袭。
军士为们帝国扩张付出,这种优待是正常的。
但世袭只能一个直系亲人(即儿子女儿那种),没有直系亲人的才可以是旁系。
这是防止有些人把七八姑八大姨,一家子亲戚从都弄到朝资司里。
而且同一个家族里,世袭只能三代,超过三代,你们家必须还得有人去当兵,然后回来接着世袭三代。
当然了,朝廷以后五十抽一,每五十户抽一户,如果抽到了,你也没话说,先当兵再回来世袭朝资司。
这朝资司在现在这时代还算比较复杂,李皇解说了半天,大伙似懂非懂。
但大部份明白了一件事,以后大宋朝的这些厂(场)里的人,都是朝廷养着,且可以世袭。
当然,赵与芮登基之初,重要的国企也是朝廷养着的,所有的矿场也是。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后可以世袭了,工人们的后代还是工人。
这时赵与芮开口说话了:“为防各工厂(矿场)中相关人员的无序扩张。”
“多少产量,确定多少人数。”
“产量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工人数不能增加。”
“产量利润减少,还会消减相应的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