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381章 野心勃勃忽必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1章 野心勃勃忽必烈(3 / 6)

位九年多,历经多次大战,终于逼和了蒙古。

正如窝阔台和察合台所说的那样,大宋虽然占据上风,但赵与芮也是有苦说不出。

他在位之后,在内巩固王权,打击地主,对外训练军队,拓展国土,可谓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就他登基前的南宋模样,换成李世民,刘秀,赢政,朱元璋都不好使。

你让这些历史大帝们从赵与芮登基时间开始,照样干不过蒙古,都得跪。

首先他们国内的问题就处理不好。

李世民也好,刘秀也好,朱元璋、秦始皇也好,都不会像赵与芮那样搞定国内地主,完成打土豪分田地。

首先他们古人那套行事方法,不如赵与芮有用,老朱杀贪官算狠的了,但也没有用,只靠杀是不行的。

赵与芮也靠杀,动不动还诛全家,但更需要靠合理的制度来管理。

李世民刘秀那时代的田都是集中在地主手上,老朱分了部份给了军户,大部分给勋贵,而最终属于军户们的还是被长官和勋贵官员们吞并。

赵与芮则优先大部分给当兵的,征招新兵不减税,各种制度办法,鼓励保障军队士气。

抓住了军队之后,你在前面能打胜仗,国内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

你换成老李老朱他们,就算能同样能抓住权力,得到军权,但你带着南宋以前这种兵马出去打蒙古不一定能打胜仗,你一旦打输了,国内各种问题就要出来。

所以赵与芮虽然占了上风,但压力也挺大的,如今赶紧议和,正好继续稳定国内统治。

想稳定国内统治,其实就是简单几点。

一是要保证粮食产量,不能大面积闹饥荒,这点赵与芮做的不错,应该说南宋的基础好,也是历代王朝最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王朝。

赵与芮在南宋的基础上面,加大水利建设,更学隋朝大量建仓屯粮,丰收年就屯粮,缺收年从占城,日本等国收购粮食继续屯,从而保证他登基这几年,国内各地粮仓丰满,没有灾荒,这样国内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赵与芮前期靠白,中期靠商税,目前商税还没有波及各行各业,只在最赚钱的堵场和红楼等少数行业,加上大开海贸,这才让大宋朝廷不缺钱。

你换成老朱,老刘,老朱,老赢这几个,四人都能海禁,仅这块,他们就未必能把南宋财政搞上去。

现在九年下来,赵与芮的大宋王朝不缺粮,不缺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人。

现在攻灭金国占据西夏之后,还有更多的田需要百姓去屯种,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驻守兵马。

移民虽然可以,效率慢不说,还消耗朝廷资源,所以赵与芮只能拼命想办法让大伙赶紧生,多生点。

而想安居乐业,必然要有太平的环境。

暂时的停战,也给赵与芮喘了口气的时间。

他又可以整顿国内,训练兵马,屯种粮田,扩建水利,做大海贸,稳步提升国力。

十月份,朝廷刚刚和蒙古议和,赵与芮开始先查粮税和屯粮。

宝庆四年,朝廷制定了新税法。

“户人均三亩及以下,免征税。

然后户人均三亩到十亩的,夏税不变,秋税亩五升。(另外,凡遇灾年欠收失收,亩产量在八斗以下者,免税。)

户人均十亩以上,到人均二十亩的,夏税,丁口输绢七尺,秋税亩一斗。

户人均二十亩以上,一百亩以下的。(这种家中起码一两百亩田。)

夏税丁口输绢一匹。

秋税亩四斗。

户人均一百亩以上,五百亩以下者。

夏税丁口输绢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