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五月七日,“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郭纲说:“太平州(今当涂县)营田官庄客户一百余家,所占官兵二百四十余人,一岁所收,除种子外给力田人外,共得稻三千余石,麦二百余石,共准钱三千四百余贯。官兵岁约请给计钱二万八千贯(一说三万八千余贯)。
这里也能看出南宋屯田的正规军都是领饷钱的,而且屯田所得,还不够支付饷钱。
绍熙元年(1190年),和州(今和县)知州刘炜措置和州屯田,被称之为膏腴田的水田,每五人一顷,一人合得二十亩。陆田由耕兵分种,“每人不得过三二亩”。同时,“剩田令招万弩手耕种”应该是召集上万名弩手耕种的意思。
嘉定三年(1210年),国子监司业刘爚接伴金使于盱眙军。回朝后向宋宁宗汇报说:两淮地区是江南屏障,战乱后应加以恢复。淮南地方土地肥沃,水利灌溉事业发达,人民豪放勇敢,请召集流亡百姓,清沟贮水,给农器,贷种粮,把他们组织起来实行屯田,平时耕种,战时防守。宋宁宗就命刘爚经理两淮屯田。
嘉定七年,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使,公事后,选守将,集民兵。依靠滁州的山林险阻,创五寨,结忠义民兵。金人自此不敢侵犯淮西。淮民多养马,善于骑射,依万弩手法,创万马社,募民为乡兵,且耕且守。
同年,濠州营田官庄“招到庄客三百一十九丁,开垦水陆田一万六千一百一十八亩”。约合每丁五十亩。
南宋军屯田和明朝军户差不多,但上面举的例子都是成功的例子,屯田失败的远远超过上面的例子。
南宋屯田成不成功,关键就是看主事的官员是谁。
崔与之这种大有才能的人,在两淮任制置使时,能屯田养马,创万马社,即当时两淮拥有上万匹战马,平时屯田,战时上马能战,令金国都不敢来打淮西,可见他能力有多强。
其他官员有的都是找借口屯田,然后想办法把田占为己有。
所以整个南宋军屯田还是以失败告终。
此次赵与芮在两淮再次屯田,用了崔与之以前成功的法子,继续实行。
他想不明白,既然有成功的例子在,为什么朝廷不继续实行呢?
还是官员不行。
以前的许国也好,现在徐晞稷也好,这些人在干制置使的,都是想着弄权捞钱,谋私利。
许国这狗官还能集合十三万兵马来个阅兵式,赵与芮都怀疑许国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这么大官瘾。
杜杲能力不比崔与之差,由他主持两淮事务,赵与芮还是比较放心。
但此时南宋最大的问题,一是土地兼并,二是官员腐败。
宝庆元年六月,刚刚平定李全之乱后,赵与芮着手开始处理整顿官场的问题。
六月份,朝廷接连下了几道圣旨,先是前妃子钟夫人允许离宫,接着钟友去两浙当知县。
然后赵溍、赵平都下放地方为知县。
六七月份赵与芮在大宋各路更换了大量的县官和府州官。
他于登基之初先换路级重要官员,主要是试探下面的服从力。
结果发现效果很好,此时还没到南宋末期,中\央还是比较有威望,下面没有人敢挑战朝廷中枢的。
各地军政大员接到圣旨后,都是老老实实移换。
三四五月份主要是招募新军,固定饷银,稳住军心。
同时由新任地方大员,推荐各县各州各府的适合人选。
整个六月份赵与芮都在查看中书省关于各地地方官员的评估和资料,特别一些以前被免掉的,他要看看为什么被免,什么理由被免。
南宋官员资料简介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