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三千贯,地租和其他收入约一半,实际到手也就是两万贯左右,差了近三万贯呢。
然后脑子一热,瞒着刘希,卖了五千亩良田,每亩均卖了五十贯,共得二十六万贯,一股儿全放东洋钱庄,月收利息五千两百贯,这把郑老爷子高兴的。
郑先倾尽家产,存了四十六万贯在东洋钱庄,每月收利息收到手软。
此时高丽高价出租济州岛,所有私田收回,在高丽内国其他地方移换。
这下大伙对东洋钱庄更信任了,很多外地商人,找到本地商人,以他们的名义,分点红给他们,再存到东洋钱庄。
关键粮食还有缺收少收的时候,这可是实打实每月到手的现钱。
五月份严英带着钱和来到高丽,先后拜见了掌权的枢密院使、上将军崔瑀,和其女婿,枢密副使金若先。
至少能卖几十万贯。
所以高丽所有的土地原先都是国家的,然后由国家分配。
济州扼守日本高丽和南宋之间,来往通商的船经常会停靠,大部人都会说汉语,而且岛上还有好多汉人。
另高丽每年要卖给严家五万匹布(此时南宋布价在五百文以上一匹,高丽正常出口价为三百文,严家每匹出到三百五十文)
承租方严家每年进贡高丽雪两千斤,冰三千斤,红沙和白各五千斤;严家每年进贡高丽绢五千匹、丝一千匹,每年另付租金二十万贯(可有一半是会子银子等物),私下还得给崔家十万贯(必须铜钱)。
而高丽,都是不给实际的田,只是给田的收入。
顿时,四周闻风而动,大伙抢在刘成退款之前,还疯狂往里存。
但这十三万五千多亩田也不是白白给赵与芮的。
副职有副使,通判,和宋以前有点相似,当然,高丽国内官制,基本在学两宋。
庆元府各地存钱的反而越来越多,大伙都急着在降息前存入,甚至连庆元府以外,都有富商想过来存钱,结果东洋钱庄不收,说只收庆元府以内的。
此时有聪明人的话已经应该想到,刘成每月白赚的钱,还不够支付这么多钱的利息,凭什么赚钱?
但大伙不知道东洋钱庄里到及吸纳了多少钱啊,更何况,这种事连后世受过专业教育的人都前仆后续的送上门,别说古代宋人了。
——
七月底,几艘崭新的船只组成的船队,来到济州岛。
郑老爷子瞬间感觉自己血赚了一个亿,高兴的不得了。
其中原本的田有十三万亩,也等于是赵与芮的,仅这些田放在南宋就是血赚。
在什么职位,享受什么田。
据根权相敏的说法,愿意迁回高丽的,都可以跟着他们走,但济州岛除了少数有钱人,绝大部份百姓都愿意留下。
元征服高丽后,高丽每年要进贡十万匹布给元朝,可见一斑。
其余另有:“济州郡共计,户七千六百四十二户,两万九千七百二十六人。”
济州此时还没设县,以济州郡称,主要的官员有按察使兼郡事。
赏赐给个人可以世袭的,可称为私田,其余全是公田。
此时每亩田年收入不过数贯,郑昭先都想卖了田后,把钱全部存到东洋钱庄,好歹被刘希劝住。
南宋的在职田,可能给田,可能能粮或钱。
他口中的官方人员,和南宋相似,也只有正使,副使,通判,还有一些曹事,总计大小官员十二位,原本都是高丽国内派过来的,这些人都要回去。
此于布匹,是高丽量产最高的民用品之一,高丽少绢而多布,从南宋到元朝,每年都从高丽进大量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