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00章 十日铸钱一千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0章 十日铸钱一千万(2 / 3)

。”赵与芮哈哈大笑。

秦东改矿制,以雇佣签约形式,每户一签(该户至少要有一名成年精壮),包吃住,精壮成年一贯一月,妇人老者三百文,少年二百文,少女二百文,凡年十二岁往上,五十岁以下,都算工钱,更小的和更老的,虽然不算工钱,但也供吃。

矿洞被清理过,里面还挖有水池,储备水源,这是地下水,当年挖矿洞时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如井水一般,有效的提供了里这里的水源,解决了铸钱的一大困难。

一时间应者如云,方圆百里俱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而来,仅用了三个月,募签一万一千户,其中精壮成年有一万四千人,总人数接近六万。

到唐时,采用了母钱翻砂法,也就是现在的方法。

按赵与芮的想法,每百户为一组,保证至少精壮有百人以上,有的一户人口众多的,甚至有两个精壮,三个精壮,设组长,副组长,工钱另加,半年考核。

矿场东部近永平镇方向,专门圈了一片地方,准备将来自己铸钱所用。

几天后,赵与芮和秦卓等人来到东部一个偏僻的矿洞。

“可以这么说。”秦卓苦笑,但市面上五文十文的钱少啊,你这大量的出去,不等于告诉别人,我是在铸私钱。

官方认为,打磨时,会失去很铜粉铜料,所以允许接近高达百分之十的火耗,便于官员们中饱私囊,这也是官方铸钱容易亏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朝廷当年官方当十钱(微宗时的崇宁通宝和大观通宝),每缗重一十四斤七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二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计算得,铜、铅、锡的比例分别为65.47%、33.21%、7.41%。火耗为10%,每枚钱11克左右。”同期的一二文面值就重三四克。

咱们看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记载了当时蕲春监的铸钱情况,即:“五月至七月号为铁冻,例阁炉鞴,本钱四可铸十;铁炭稍贵,六可铸十,工雇费皆在焉。其用工之序有三:曰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作。以一监约之,日役三百人,十日可铸一万缗。一岁用工九月,可得二十七万缗。”

这段话表示:铸造钱币包括几个工序,即:制作钱模(即母钱)、制作范型、合范固定,然后将金属材料熔化为液体并浇铸到钱范中;接着磨钱,整理。

这会铸钱效率比较高,最误工的反而是后面的打磨,但打磨什么人都能干,少年和妇人们也能干。

按照这比例,三百个人一个月铸三万缗,用铜料要二十七万斤,三千人一个月铸三十万缗,用铜料要三百万斤。

所以赵与芮想铸五文和十文的,市面上比较少,铸出来就等于是告诉别人,我是私钱。

信州这地方就是矿多,煤矿更是只距离十几里,实在是练铜钱的好地方。

古代铸钱从砂模中取出的钱币毛坯往往成树形,需要加工打磨,由于古钱形制是方孔圆形,所以翻铸出来的钱币毛坯被串在同一根方棒上,同时旋转打光,钱币边上留下的锉痕并不成直线状,而成弧线形,与钱边平行。

因为是私铸,不需要那么精良的质量,反正你到了市面上,有经验的也能看出来是私铸的,一样用。

这边在以前采铅时,挖出个大矿洞,现在准备设为制铜钱的地方,但前面赵与芮他们要准备一番,招募工人,且不准外出,吃住在矿场里,其中的锡矿,从秦卓另一个矿上运过来,也在信州境内。

可赵与芮不怕被抓啊。

其余全是一、二、三文面值。

“铜料不够?”赵与芮开始还想着疯狂铸钱,先狂赚一笔,没想到直接被现实打脸,铜料根本不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