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一屋住的兄弟,算他八个。正常的都是四个,六个,可没办法,当时华清京大没要他,只能是来了这破壁学校。 当然人多也有人多的好,一天天热闹的不行。 自从毕业之后,天南海北的,又都活的跟狗似的,见一面就太难了。隔一段时间就开个会,大家说说话。平时开会都是喝酒,大家忆往昔峥嵘岁月,望明朝说实话望不动了,也没啥劲了,主要就是吹吹牛比。 群里统一口径,全部都去。 正好都好几年没见过面了,这次大家一起。 他不是第一个结婚的,之前都结了俩了,人家孩子都有了。 这又在王言身上扎了一下子。 随后几天,王言照常的干活,命挺好的,又卖出去一套,提了十二万。 时间转眼到了周四,王言坐上了飞往巴蜀的班机。 要结婚的兄弟是在巴蜀的一个县城,转了一下高铁,也就到地方了。 王言在出站口看到了等在那里的兄弟。 离得老远,就看他在那跳脚大喊,还向他挥手,不瞎都能看见。 “老王!” “老张。”王言也是大声回应,兄弟叫张广。 浑然不顾周边人的眼光,热情的上前一个拥抱:“哎呀呀,想不到啊,你个犊子也要结婚了。” “操,老子咋就不能结婚了。就冲你这话,喝酒你打前锋昂。” “喝酒没问题,先给兄弟透漏一手,伴娘够用不?” “你个犊子。也不说关心关心我,上来就研究人家伴娘。”张广用他特有的口音骂着王言。 口音这玩意儿不服不行,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张广先到的。 那时候,他也是一口流利的川普。两人见面,发生了以下对话。 “哎,你好兄弟,我叫王言,怎么称呼你?” “啊,你好,我行?,叫?广。”他说的那个“张”吧,就介于张和曾之间的音。跟本听不清。 “什么广?曾广?” “哎呀,?广啦。” “来,那我手机打一下。” 王言这才整明白他姓什么。 还有一段就是军训完之后,一天晚上。王言和张广俩对床,他的拖孩被扒拉到王言的床下了。 “哎,老王,把我哩孩子辣(了啊啦,二声)给我。” “什么玩意儿?你带孩子来的?我咋不知道?没见过啊?”那会儿王言也der,说话都不过脑子的。 最后整半天,是特么拖鞋。 (老弟真人真事儿,兄弟姓曾。) 而且人家有的来自巴蜀的同学,那普通话说的特别好,就他不道咋回事儿,一直是一口川普。 再加上一屋子北方人,内蒙的,大连的,还有河南的,沈阳的,就他一个南方的,难免的口音会有变化,可他娘的他变的更奇怪了。川普夹杂着东北话,那感觉真是绝了。回老家好几年了也,到现在也没改回去。 “你都有媳妇疼了,还要我着糙老爷们关心什么关心。” “得了得了,看给你酸的,不跟你扯了。走吧,他们都到了,就等你了。他们也要来的,我没让他们动,太折腾了。” 说着,伸手要帮着拿东西。 “客气呢,我自己拿就行,走吧。” 张广开车带着王言去了他安排的宾馆,弟兄们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