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得苦逼的上班。 “青龙山有很多野生菌类,这个季节干巴菌和青头菌数量比较多,当然运气好说不定也能碰到鸡枞菌。” “只是青龙山的鸡枞菌数量很少,我也好几年没有见到过了。” 林染两人沿着溪流继续前行,一边在周围的灌木丛搜索一边介绍。 “这里竟然也有鸡枞菌,鸡枞可是是菌类中的上品。” “鸡枞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之前买过一些,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小林哥运气一向不错,说不定能够找到一些。” 就在这时,林大壮拿着手机惊喜道:“鸡枞菌没找到,不过却发现一片干巴菌。” 林染也控制着无人机飞了过去,果然镜头内出一片现珊瑚状,分枝叶片成扇形的菌类。 “这也太丑了吧,这玩意真的能吃?” “这就是干巴菌呀,听说味道很好,还真没有吃过呢。” “干巴菌的价格可不低,干的能有好几百一斤呢。” 林染笑着介绍道:“在野生食用菌中,干巴菌是最具独特风味的一种,其菌香浓郁,嚼味鲜甜,滋嫩,回味醇香悠长。” “汪曾祺曾在《昆明食菌》中这样描述干巴菌:味道最深刻、样子最难看的,是干巴菌,这东西像一个被踩破的马蜂窝,颜色如半干牛粪。” “不过干巴菌模样虽然难看,但是口感确实非常棒。” “汪曾祺在吃完干巴菌之后赞不绝口,甚至还写下过这样的顺口溜:人间至味干巴菌,世上馋人大学生。” “他的好友语言学家朱德熙也尤为喜爱干巴菌。” 林染一边介绍,一边和林大壮开始采摘。 “特意去搜了一下干巴菌的照片,确实像牛粪。” “这玩意好吃但是不好清洗,需要有耐心才行。” “想要吃到美味食物,自然要有付出。” 在众人的议论中,林染两人快速采摘干巴菌。 这片干巴菌数量确实不少,足足装了有小半筐。 因为筐子被占,小隼也只能被林染放在肩膀。 小隼对此颇为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今天中午的午饭就吃干巴菌了,直接炒饭特别的香。”林染笑着背起竹筐继续前行。 林染在搜索的过程中也不断和网友科普各种菌类的特点以及口感:“菌类味道鲜美,但是可不要随便吃。” “碰到自己不认识的菌类千万不要吃,有些菌类是有剧毒的。” 雨后山林菌类的数量确实很多,林染两人在周围山林中搜索一圈,竹筐里就多了各种各样的野生菌类。 听着林染的科普,众人一阵感叹。 小林哥不是个渔夫吗?怎么对菌类还懂得这么多。 而且这些蘑菇还都不便宜,都是上等的菌类。 汪汪汪! 就在林染跟网友科普的同时,前方探路的小白突然传来一阵兴奋的叫声。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