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被屠,使双方仇恨激化到极致。 嗯,从战争角度来看,大乾攻打安南,确实是侵略方,属于是不正义战争。 但从华人角度来看,占领安南,扩大了华人生存空间,使大乾百姓未来活得更好。 这样一来,战争是否正义不重要了,只要获得土地领土就行! 孟广云见状,语气冷冽道:“找死!开炮开枪,全部杀光!” “轰轰轰!” “砰砰砰!” 一阵炮火弥漫,安南鬼子死光,士兵清点战场。 翌日,大火熄灭,大军继续前行。 大乾南京,军机处。 宋五和林涛跟随李宏毅御驾亲征,军机处就是镇南公赵四坐镇。 此时,镇南公赵四正在核查各地战报: 襄阳城斩杀鞑子三千,威逼多铎,使敌人不敢出城…… 徐州杀掉两千两百关宁军,打的吴三桂落荒而逃,战绩斐然…… 马六甲海峡一战,大败荷兰联军,杀掉荷兰总督科恩,俘获战船…… 一个个消息,都需要镇南公赵四核查。 这些战报送到赵四面前,军机处 只不过赵四做事细心谨慎,哪怕 涉及到军功,再小心谨慎也不为过,一旦出现差错,损失的就是军心和士气。 户部尚书孙钫大步走进来,看着赵四,开口问道:“镇南公,安南战利品详细数据出来了吗?可以移交户部了吧?” 军方和文官不和,除了权力之争,还有利益之争。 比如战利品,军方希望战场上收缴的战利品,由自己清点,再上交国库。 包括抄家等收获,军方想要自己做主。 文官却不同意,尤其是户部,打仗是军方做主,战利品交给军方清点,若没人监管,上交多少还不是军方说了算? 于是,文官就提议在军中设立监军,不插手军权,只监管战利品。 毫无疑问。 这种“无理”要求,军方不可能同意。 扯啥犊子呢? 在军方看来,仗都是我们打的,打仗危险时你们文官不来,哦,收取战利品倒是积极了。 设立监军? 战利品交给监军保管? 凭啥? 凭文官脸大吗? 对此,军方坚决不同意,今天退一步,同意设立监军,万一明天文官再提出更过分要求怎么办? 根本不可能同意! 最后,这官司打到李宏毅面前,经过妥协,由军情一处监视,交由军方保管,同时告知内阁详细数据。 这事才算解决。 为了防止军情人员和军方利益勾结,监视之前,人员都是随机分配,负责官员也是随机抽取。 这种方法,不仅普遍用到了军方,还推广到科举和朝廷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