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为了防止总督造反,每任总督有时间限制,每任四年,最多不超过两届! 不仅总督,吕宋军长、税务官也是如此,这样才能保证吕宋长久和太平! 李宏毅将想法说出来,孙钫和林涛沉吟片刻,觉得这是最好办法,点头答应。 孙钫建议道:“陛下!为防止吕宋三位长官私下串联,臣建议每人任期不定!” “准!” 孙钫建议道:“陛下!臣举荐赵觉良担任吕宋总督,刘克近担任龙兴军长,福州知府肖仁林担任税务官!” 李宏毅摇头道:“可!刘克近可担任龙兴军长!肖仁林担任税务官!” “另外,吕宋总督再议!” 孙钫眉头一皱,推荐赵觉良没通过,陛下不满意此人? 可短时间内文官哪来合适人选竞争吕宋总督? 难不成非要让给军方? 百官面色各异,暗中思考赵觉良没通过的原因,猜测不已。 李宏毅没管百官心思,说道:“散朝!” 京城,皇宫。 崇祯批阅奏折,王承恩来到御前,轻声道:“启禀陛下!杨尚书来了!” 杨尚书就是杨嗣昌,原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海关)、永(平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 历史上,杨嗣昌要崇祯十年才担任兵部尚书。 现在却因叛军接连攻占江浙五省,连南京都攻破,朝廷前兵部尚书张凤翼、梁廷栋都没干足两个月,就被崇祯罢官免职了。 因此杨嗣昌才捡了个便宜,火速担任兵部尚书。 值得一提的是,这半年来,京城官员换得极快,跟下饺子似的,一个个京官被罢。 当然,也有人火箭般升官,比如杨嗣昌和洪承畴。 洪承畴如今乃是陕西三边总督,若是表现优异,入阁都有可能。 另外,因南京官绅被叛军查抄,导致东林党力量锐减,温体仁于半月前,击败首辅周延儒,成为大明新一任首辅(周延儒被下狱,也有叛军在南京抄出亿万白银的原因)。 温体仁提前实现百官之首的梦,不过他日子并不好过。 虽然东林党力量锐减,但科道言官掌握在东林党手中,每天都有人弹劾温体仁。 好在崇祯因南京城官绅被抄出亿万白银,对东林党不信任,温体仁还能扛得住。 若非出于帝王心术,需要东林党制衡温体仁,恐怕东林党早就被赶出了朝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江南被叛军,东林党没了根基,只能越发依赖皇帝和大明,也算一件好事,至少朝廷局势稳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