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边疆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这般显赫战绩了?仅凭这份战绩,就足以让赵俊臣在史书之中留名了。 所以,这封奏疏的出现,顿时就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也让赵俊臣再次成为了朝野焦点。 所有人初次读到这封奏疏的内容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赵俊臣在谎报战功、夸大战果,但战后的首级、俘虏、缴获皆是无法作假,并且陕西巡抚章晟德、锦衣卫千户洪高功、山西军镇副千户牛顺、固原军镇百户官王杨等人也皆是亲眼见证了这场战事,同样向朝廷呈送了奏疏作为佐证,却又让人挑不出任何漏洞。 这份奏疏打断了庙堂百官们弹劾赵俊臣的风潮,"赵党"官员们纷纷是趁机出声为赵俊臣辩护,百官们针对赵俊臣的赏罚功过而争论不休。 与此同时,在某些人的刻意推动之下,赵俊臣凭借文官之身率领六百护卫击溃五千蒙古大军的传奇战绩,几乎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让所有人都是津津乐道、议论纷纷,甚至是成为了说书人争相传颂的故事。 就像是赵俊臣所说的那样,世人总是不愿意承认人性的复杂——在他们的想法里,贪官就应该是糊涂无能、愚蠢昏聩,清官就应该政绩卓越、文武双全——而赵俊臣身为文臣却是以少胜多打赢了蒙古鞑子,在不知真相的百姓心中这样的官员必然是坚毅睿智之辈,绝无可能会是一名贪官! 于是,赵俊臣的民间声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扭转,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而就在京城官民们争相讨论赵俊臣的惊人战绩之时,庙堂中枢又收到了赵俊臣的第四封奏疏! 这封奏疏的内容就更加惊人了,赵俊臣称自己已经抵达了花马池营,发现三边总督王铮已经因病而无法理政,陕甘三边的所有军政事务大都是交给了身边幕僚们负责处理,但赵俊臣经过调查之后,发现王铮最为信任重用的幕僚汪恭早已经与蒙古人暗通款曲,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暗中帮助蒙古人南下劫掠。 所以,赵俊臣就当机立断的出手架空了三边总督王铮、抓捕了总督府幕僚汪恭! 在这封奏疏的最后,赵俊臣表示自己将会以朝廷钦差的身份暂且掌控陕甘三边的军政大局,直到梁辅臣抵达花马池营接手为止! 这封奏疏送到朝廷中枢之后,顿时是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 毕竟,赵俊臣只是负责处理赈灾事宜的专职钦差罢了,并不是朝廷承认的全权钦差,他此前处理山西官场的手段就已经是过于激烈、引人非议了,但好歹没有强行囚禁山西境内几位封疆大吏,也没有擅自夺去地方官员们的权柄,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然而这一次赵俊臣却是直接出手架空了三边总督,以赈灾钦差的身份代理三边总督的权职,完全是破坏了朝廷的法令与规矩! 于是,朝廷里的各大派系再一次纷纷上呈奏疏弹劾赵俊臣的"不臣之心",态度之激烈也要远远强于上一次,但这一次却也有许多官员发声为赵俊臣辩护说情,认为赵俊臣的这般做法只是事急从权,虽然是违背了朝廷法规,但终究是抓住了蒙古人潜入陕甘高层的奸细、破坏了蒙古人的侵略意图、稳定了边防局势,甚至可以说是有功无过。 一时间,百官们再一次的陷入了激烈争论之中。 然而,百官们的争论尚未得出结论的时候,赵俊臣再次送来了自己的第五封奏疏。 在这封奏疏之中,赵俊臣向德庆皇帝详细讲诉了他在陕甘三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