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或感染疾病,大多数要经过切开引流,使脓性分泌物及时排空,以便控制感染,比如:化脓性阑尾炎,脓肿切开、肠穿孔、急慢性骨髓炎手术。 急性阑尾炎,手术部位已经感染化脓,所以是感染手术。 这几类手术,手术室也会严格区分,不会混着来,不会做阑尾炎的手术室又去做闭合骨折手术,这样容易形成交叉感染。 在手术室无菌管理制度方面,也有区分,比如阑尾炎手术,多几个参观的人员,手术室的人不会较真去赶人。 但是要是人工关节置换,参观人数超标,手术室的人肯定赶人,严格限制人数。 方主任心里不高兴,但是也不能表现,作为主任,带着一帮医生过来观摩,被人赶羊一样赶出来,面子上肯定过不去,而且对方给的理由十分牵强。 难道这手术杨教授还要保密?不让我们学习。 要是不让学习,又给看视频,视频都是镜下操作,镜下才做才是手术的主要部分,至于消毒铺单,置入镜头也没什么看头。 最近方主任也在研究ETA和ERAT,ETA是内镜下经盲肠阑尾切除术,而ERAT是内镜下逆行阑尾腔治疗技术。 阑尾这个小家伙,是结肠上的一个“小尾巴”,它位是于人体盲肠和结肠之间的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管,近端与盲肠交通,所谓盲管,就是好比一条超窄的死胡同。 既然是极窄的死胡同,那么久容易发生交通堵塞,如粪石、食物、异物或者淋巴细胞增生,都容易进去这个死胡同,然后堵住出不来,导致感染,引发阑尾炎。 阑尾炎的发病率其实挺高,西方国家高达10%,我国发病率为4%-8.5%,占急腹症病人的20%-30%。 古时候要是发阑尾炎,基本上是搏命,运气好,人体免疫力控制感染,活下来;要是人体免疫力不给力,无法控制感染,没救了。 后来有了开刀切掉阑尾的手术,阑尾炎也不再可怕。 传统的手术方法就是开刀,将阑尾切掉,也叫做阑尾切除术,这种手术已经有100多年历史,后来随着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推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这样,不用在腹部留下一道疤痕,但是还是会留几个小疤痕,毕竟要在腹部打孔。 再后来,一些崭新的术式发展起来,比如经胃阑尾切除术,经阴道阑尾切除术,不管是经胃,还是阴道,需要从胃的内部或者阴道的内部,切开一个小口,作为器械和镜头的出入口,通过这这小口,镜头和器械进入腹腔,再直达阑尾所在的区域,实施手术。 这些术式在外面没有疤痕,但是在内部有疤痕,也损伤了胃和阴道。 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一种崭新的术式发展起来,内镜下经盲肠阑尾切除术,内外都不需要打孔,直接从肛门进入镜头和器械,沿着肛管逆行而上,经过直肠,进入结肠,到达盲肠,找到阑尾的开口,从开口周围做切口,然后切除阑尾。 这就是神奇的内镜下经盲肠阑尾切除术,适合超级爱美人士。 而内镜下逆行阑尾腔治疗技术,就是所谓的保阑尾手术,就是不切除阑尾,将阑尾炎治好。 以前大家都认为阑尾是没用的器官,切掉就切掉,不影响什么。 现代研究认为阑尾是有用的,它是免疫器官,具体的功能和肠系膜淋巴结群以及扁桃体是相似的,它能够杀灭一部分细菌微生物,而且还可以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淋巴细胞,这样就能够让身体对这种微生物产生免疫性,提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