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效果不好,刚才我碰到她,这次症状完全解决了。” 杨平没想到这个病人是他的,病人提到过,第二次手术附一的苏医生帮他做的,但是杨平也没有在意:“这个病人是腘肌腱裂孔的条索滑膜带卡压引起的,我找到腘肌腱裂孔的滑膜,切除掉,病人的症状自然缓解。” “没有听过这个病?”苏南晨问道,以他的渊博学识,居然不知道这个病。 杨平笑笑:“我也没有听过这个病,在她的磁共振上发现的异常。” “等下有空我们一起看看磁共振片子?”苏南晨好学。 手术室到了,换鞋子,换衣服,戴口罩帽子。 病人已经摆好体位,俯卧位,张林和小五已经帮忙消毒铺单,器械也准备好。 苏教授、于教授和韩主任三人已经穿上铅衣,坐在里面聊天。 “南晨,抓紧时间,刷手!”苏教授催促。 “小杨,刷手,给苏博士配台。”韩主任吩咐。 两人穿铅衣,开始刷手。 杨平和苏南晨聊得非常投机,他不喜欢那个宋子墨,高冷的,无时无刻不透出一种高傲之气,拒人千里之外。 杨平不同,身上有一种强大的自信,但是没有高傲和咄咄逼人之气。 高手往往是寂寞的,能够找到对手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青年才俊之间的惺惺相惜,让苏南晨对杨平相见恨晚,刷手的时候,两人一直在聊天,从那个腘肌腱裂孔滑膜条卡压的病人,再聊到这个病人的穿刺,好像刷手的时间太短,不够两个人聊天。 一切都准备好,主刀再一次的核对,开台,局麻,经皮在棘突植入空间参照定位针,为导航提供坐标。 苏医生的台姿很好,坐有坐的姿势,站有站的姿势,走路有走路的姿势,吃饭有吃饭的姿势。 做手术有做手术的姿势,有人姿势规范,看起来非常美妙;有人低头含胸,时而凑近术区去看;还有人扭动身子,不仅难看,还容易污染术区;更有人,一个简单的骨折,非常用蹩脚的跪式姿势,不知道是特殊需要,还是第一次做手术。 从苏医生的手术风格,可以看出苏教授平时对他要求严格,大单的皱褶被抹平,操作器械要求摆放整齐,按照使用频率先后排列。 挺胸低头,双手距离手术台合适,动作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能够限制在手指的,尽量在手指;需要腕关节协助的,控制在腕关节;即使需要肘关节协助,也是极小的动作。 每一个步骤,标准规范,看起来非常漂亮,手术节奏清晰,步步推进。 导航屏幕的图像,呈现出三维立体的解剖结构,参照点将器械和解剖结构之间的坐标关系显示准确,导航指针指示带着鞘管的穿刺针朝目标精确地前进。 模拟穿刺和精确的导航,加上苏医生的天赋和经验,穿刺一次到位,经过椎弓根,在最佳的位置,突破皮质,骨性通道走完,前面就是目标--神经根鞘管。 一步到位,没有任何失误。 苏青云的儿子果然名不虚传,于教授关注整个穿刺过程,不得不佩服人家把儿子培养得出类拔萃。 即使没有苏青云的帮助,苏南晨进附一也完全够资格,协和八年制,那是全国学医含金量最高的学历。 何况苏南晨是当年南都省理科高考状元,以状元的身份进入协和的,对苏青云,无论从科室的学术地位,还是他个人的成功,于教授自行惭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