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女生耽美>莫负年华莫负卿> 希望学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希望学院(2 / 3)

三:百姓愿不愿送孩子去读书是最大的难题,说白了还是钱的问题,读书有啥好处?读书能保证有官当不啦?啥?不能!不能就算了,赌不起。有点家底的倒愿意花钱送孩子去读书,然而录取名额有限,那些花了钱送孩子去读书最终却期望落空的百姓指不定有怨言,因为自愿是一回事,响应国家号召去做的又是另一回事。

人性往往如此,有些事他本就打算做的,只不过未下决定,当有人顺势推了他一把,促使他去做了,结果白干一场,此时他会回过头责怪推他的人。

倘若新政还未颁布就搞到朝中民间怨声载道,那么新政推行起来必将遭遇更大的阻力。

当叶颜提出办私立技校,孟瑾年听得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可他不能表现出来,只道圣上未必不答应。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绝对可行啊,完美解决了百姓的后顾之忧,最主要的是按叶颜所说,哪怕不收学费,经营好了保本不成问题,说不定还有盈利。

孟瑾年深知叶颜的行事风格,若无把握她断不可能夸下海口,她说保本不成问题那就是真没问题。

不用花国库里的银子就能开那什么技校?不收百姓学费也能维持技校长期运转?因材施教?还能开到全国各地且保证教学质量统一?

圣上听完一脸不可置信:“这计划当真是那小姑娘一人想出的?”

“千真万确!”孟瑾年重重点头,还补充道,“她也是这回跟我去农庄玩,见到一少年人在池塘边收鱼网,突然想出来的。”

少年人在池塘边收鱼网跟办那‘技校’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圣上理解不能,不过那小姑娘如何想到的不重要,他只关心可行性:“叶姑娘何时可给出那个…‘方案’?”

“阿颜说要先做个民意调查,就是四处走访收集民间百姓的意见,等结果出来再写具体方案。所以我来问问舅舅您的意思,您若不支持,那就没必要做什么民意调查了,免得阿颜白忙活一场。”

圣上未置可否,问其他人对此有何想法。

论教书育人,在场之中当属叶太傅最有发言权,因此几人皆将目光投向他。

叶太傅从善如流道:“臣以为,此举可行。”他可不敢如小侯爷那般在圣上面前以“我”自称,且说过小侯爷多次,圣上却道非正式场合无需拘泥君臣之礼,此后他也就不多管闲事了。

“‘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于民有利无弊,想来百姓自是乐意送孩子去技校学习的,哪怕孩子将来没能入朝为官,起码有个手艺傍身,谋生不成问题。如此也算为我国增添各行各业的人才,单凭这一点,便已足够令朝中官员与民间百姓信服。”

见几人皆点头以示赞同,叶太傅继续道:“只不过学员既要读书又要学手艺,一心多用,恐怕……”恐怕栽培不出朝廷需要的人才啊!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这才是读书人该有的态度。

孟瑾年思索片刻道:“这一点老师您无需担心,阿颜提出的‘因材施教’指的是将有各方面潜力的孩子分开教。先统一.教学,再按考试成绩分班,譬如那些文化课成绩不好的学员可选一门容易上手的手艺学习,而那些考试成绩优异的学员主要任务是读书,手艺活只作为选学课,学不学但凭个人意愿。”

一番话好些个词儿听不懂,所幸大意不难理解。

太子提出疑问:“瑾年,依叶小姐所言,这技校要在全国各地开设,所需的老师可不在少数,即便请得到那么多老师,可叶小姐如何保证学院的教学质量呢?”

“质量”这个词是方才从孟瑾年那学到的,这会儿又学到好几个新鲜词儿,太子十分好奇表弟打哪找来这么个妙人,可惜父皇让他别打听叶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