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我们既得到了大晋的财宝馈赠,国民又随使团去到大晋,这是紫胥国怎么求也求不来的荣耀,和如此大国交好,紫胥国总要顾忌大晋。如果我们向大晋求援,大晋不帮我们,大晋的威严也会损伤,必定会助我们击退紫胥国,从此以后,我们再不用害怕紫胥国。”大臣劝道。 国王低头沉思,觉得是这个道理,工匠他们吴攸国多的是,给大晋几个也无妨,不仅可以收获财宝,还能得到大国的庇护(虽然有点远,但聊胜于无)。 最终国王答应选出优秀的工匠跟使团一起去大晋,王裘嘴角微勾,淡淡的喜悦涌起。 吴攸国人帮王裘将东西搬上船,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扬帆起航,王裘满怀期望,算算日子,返回大晋的时间又缩短了。 * 开春过年,徐璎设宴庆贺,各家各族前来拜年,有人出来说:“安阳长公主寡居,淮阳长公主也未再婚配,不知大家可有意为长公主们做主许婚?” 他话里的意思是想要联姻,互取所需,各家各族可以让出自己的利益,支持徐璎执|政,同样的,徐璎也不能再如对待崔王两家那样,赶尽杀绝。 徐璎想也没想,径直拒绝:“安阳长公主和淮阳长公主都是我的姐姐,长姐在上,没有妹妹给长姐指婚的道理。” 底下的人无言。 散席以后,徐琅道:“若能巩固你的权势,我愿意成亲,嫁给谁家最有利?” 徐璎按住徐琅的手背,打断她的思绪,说道:“我不需要用我的姐姐去换取利益,你想和谁成婚就和谁成婚,一个也罢,两个也行,你高兴最重要。” “况且联姻未必长久,若是怨偶,反而增加嫌隙。” 徐琅呆呆地看着她,心下微微震动,点点头说:“好,都听你的……” 过了年就要开工,徐琅开始忙冬闱的面试,最受关注的是李登云和吴昭颜,李登云实在特殊,徐琅找徐璎商量:“这李登云的分量太重,还是将他直接召入朝中吧。” 徐琅不说,徐璎还没有注意到,徐琅一说李登云的来历,徐璎这才发现竟然吸引到了大人物,胸腔砰砰直跳。 别人她还能蒙一蒙,用勤政爱民忽悠文武百官,但李登云可是教过帝王的人,还是她那个太子哥哥的老师,岂不是能一眼看穿她那些拙劣的借口。 徐璎有点慌,抓住徐琅的手腕就说:“不可!” “为何?”徐琅惊诧,徐璎的反应有些反常。 徐璎回过神,意识到自己过于激动了,掩饰性地清了清嗓子,正声解释道:“李登云他是两朝老臣,惠帝时就已入朝为官,他一入朝,旧党势力复辟,再难控制。” “而且李登云年事已高,难免如程观之那般头晕眼花,精神不济,效率难保不说,他的思想陈旧,不容于革新,极易与荟萃阁诸臣起冲突,绝不能召他入朝。” 徐璎还想到一个问题,补充道:“世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总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一些老东西……陈旧的东西,不顺应世界发展,固守成规,终将被淘汰、抛弃。现在朝廷需要新鲜的血液,灵活的思想,像李登云这样的人,已经不符合我们当前的选贤要求了。” 徐琅歪头,联系她对李登云的认知,不太了解李登云具体是个怎样的人,她出宫时李登云都离开朝堂好几年了。 徐璎称李登云为两朝老臣,实际是没有把她自己算进去,划清了界限,坚定不召李登云入朝。 思及刘绪模样,徐琅以为李登云应当和他大差不差,招他任官弊端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