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办法,建立‘打柴沟根据地’、‘胭脂山根据地’,其总体思路和手法,都是严格按照‘红烧狮子头’的烹饪手法进行的。 譬如,匈奴人的两位万户王,浑邪王和休屠王,便是这一道硬菜的肉馅。 浑邪王占据的地盘大,不仅有河西走廊西段的一千多里,还将触角伸到了西域,看似强大,却是一块瘦肉。 无他。 穷逼一个啊。 至于休屠王,看似地盘小,帐下人口也少,可是,他所占据的威武、张掖两地,依靠祁连山雪水的滋养,大片的土地既可以当成水草丰美的草场,亦可学习汉人的耕作,种植大量的青稞、大豆、小麦、油菜和苜蓿,简直富得流油。 妥妥的就是一块大肥肉。 瘦肉好剁,反正你力气足,菜刀利,手速快,一顿乱剁就行了。 这种打打杀杀的力气活,自然是单身十九年的霍去病最为合适,那个手速,纵横千里,大开大合,直接将浑邪王给打懵了。 至于肥的流油的休屠王,肥而腻,弄不好就成了滚刀肉,需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自然就很适合杨川这个大汉厨子。 他一出陇西郡,立刻下令夯筑一条大汉驰道,并让李广作为肉盾,在乌鞘岭一带吸引火力拉仇恨,是他剁下去的第一刀。 经略打柴沟,伐木,挖矿,种田,爆兵,这是他剁出去的第二刀。 沿途毒杀几十个部落,并散播出谣言,将黑锅甩给正在与霍去病、曹襄鏖战的浑邪王,是第三刀。 装神弄鬼经略胭脂山,继续挑拨休屠王与浑邪王之间的关系,是第四刀。 将休屠王的主力吸引过来,让那老家伙全力攻打胭脂城,迅速消耗他的骑兵主力,是第五刀。 此消彼长,等到休屠王人困马乏,丧失一大半战斗力,让霍去病杀一个回马枪,争取在胭脂城下,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围猎行动。 此,为第六刀。 然后,杨川准备的第七刀便能出鞘了—— 以陇西郡、打柴沟、胭脂城、石头城、土围子城等几个‘根据地’为支撑点,将浑邪王、休屠王两部人马丢入热油之中,反复煎炸。 这便是他经略河西走廊的第一阶段。 用扬州正宗的红烧狮子头的烹饪手法表示,大约便是第一步的‘炙’吧。 至于接下来的‘红烧’,是一个细致活儿,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财富,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去经营,去打理。 当然,必要的时候,可能还会打仗。 至少需要将匈奴人打死打残,将羌人、氐人和西域诸国打趴下,为今后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发展环境。 眼下来说,还是得想办法打好胭脂城保卫战…… …… 就在杨川伫立胭脂城头,仔细思量、算计和推演时,大战终于正式开始。 休屠王劫掠而来的几千匈奴人死光了。 绿个莹莹的草原上,老弱妇孺的尸身显得有些凌乱,大多数集中在距离胭脂城四五十步的位置,形成一道触目惊心的人墙。 有些人还没有死透,发出痛苦的哀号。 却没有人去管。 这是战场,被驱赶而来的老弱妇孺连炮灰都算不上,不过就是让休屠王解恨,让城头的匈奴人仇恨,为这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增添一点死亡的阴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