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片刻,分享喜悦。 元宵后,年味这才散去了大半。 这时候,就迎来亦喜亦忧的时间。 正月十八,大公主,怀宁公主,与复国公(陈永福)之长子成婚。 由于这是绍武朝第一次公主出嫁,场面格外的隆重,从宫廷到民间,都充满了喜悦的色彩。 其妆奁,达到了夸张的一百二十八抬,震惊世人。 队伍联连绵数里,堵塞了街道,来往的行人驻足观看,对此皇家场面分外的向往。 数日后,二公主,永清公主,同样的十二抬大轿,同样的一百二十八抬妆奁,送入了公主府。 相较于怀宁公主,永清公主特别一些,因为她是皇后嫡出,某种意义上来说,未来的皇帝是驸马的小舅子。 正是如此的,其嫁与的,是安国公李继祖之子。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皇帝对这位忠臣的犒赏。 与勋贵联姻,不仅能够保障公主们幸福,且对皇室来说,大有裨益。 别的不提,永清公主下嫁后,安国公李继祖,就天然的是太子的拥护着,直接为他带来了大量的军方支持。 而为了压制住太子力量的膨胀,将大量的公主下嫁,就相当于给藩王们找后台了,扩散其影响。 太子和皇帝,君臣大过于父子。 在两者的关系上,不能学康熙无节制的溺爱,以至于压制自己。 所以,必须要适当的调节,保持压力的同时,也不能让太子过于软弱。 整个正月,北京城都在鞭炮和烟花之中笼罩,硫磺的气味席卷,让不少人厌烦。 二月二,龙抬头。 皇帝亲临西郊,在耕地上,挖到了第一块杂草,显示出君主依旧贯彻重农的方针。 而伴随在他身边的,最亲近的,莫过于太子和秦王,齐王都只能靠边站,眼巴巴地看着,俊脸上满是羡慕。 “老大,你什么时候动身南下?” 身着短衣,皇帝慢慢得挥动着锄头,太子播种,秦王擦汗投水,扇凉,这是难得的父子时间。 “启禀父皇,二月份下旬就得出发了。” 秦王低声道。 “你这几个月的时间,应该有不少的人才过去投靠吧?” 皇帝轻声说道,气喘吁吁地挥动锄头,俨然一副明君的模样。 “是——”秦王应下很干脆。 太子则突兀的抬起头,又迅速的低下,继续撒着麦种。 “好好珍惜。”皇帝道:“你要学学齐王,民间多少人才,都淹没在了相貌歧视之中,无论是高矮胖瘦,每个人总有一些用处。” “待你去西贡了,应该就明白了。” 秦王连忙称是。 好一会儿,他则主动的问道:“父皇,书本上言语,君主最应该做的,就应该是亲贤臣,远小人,但孩儿年岁太小,实在分不清什么是贤臣,什么是小人。” “哦?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朱谊汐笑了,他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不一会儿,在跟前焦急的刘阿福,连忙递上来的凳子,皇帝轻轻一坐,显然是格外的放心。 随后,刘阿福则问道:“爷,累着吧,要不就停下吧。” “不用,待会儿继续。” 朱谊汐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