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判永远建立在战绩的基础上,凭什么打赢了还要被再三索取,有失必有得才是应当!唇枪舌剑,寸土不让,终于铺垫成了这句拷问——云烟她是要洞庭之战盟军自愿放弃斗争以后,京湖王师能够有多多益善的孟宗政出现,以及南宋民众都百分百地理解盟军和站到林阡这边—— “谁优谁劣,谁绑架民众,谁动容,到底是谁的民众,谁又配民众拥戴!?小人太多,或许不会立刻有答案,没关系我等得起,我要这一问声声相传!” 云烟一言既出,宋廷骑虎难下——王师在劣势下还敢一再威胁盟军原是出于对林阡的了解,这从对手角度证实了林阡对民众的惦记是在于生死安危,如此,盟军妥协也不算失节,反而赚够人心以战养战,顺带着还宣扬了一波全天下格局,比北定中原更好的封狼居胥,宋民也是汉唐之民……可如果王师为了这虚空的人心,改口不接受盟军的妥协,那以后越输越惨,脸往哪儿搁? 所以得了便宜就别卖乖了,赶紧趁盟军休兵,撤军吧。要什么谈靖郡主,要不起。战后不痴缠盟军,才能制止这话扩散,把洞庭之战的伤害降到最低…… 不料宋帝醒悟后,恼羞成怒又发疯:“抓住这泼妇,林匪的姘头!” 赵扩这疯魔举动告诉云烟,一直以来,出谋划策的是杨皇后,可发号施令的是他,平日里优柔寡断,动起手眼都不眨。 眼看局势失控烽烟再起,宋帝屁股后边来了个人,拉住他衣角,反向谈判—— 能治沈四少的,还得是沈家的大少爷沈宣如:“皇上,逆贼沈延,作乱京湖,沈氏将与他断绝关系,由我执掌家业,继续保临安繁华。” 表面给足了宋帝面子,并趁沈延之危霸占沈庄,但沈宣如的言外之意却是,林阡在前线,素来有民众自发提供粮草,或者因粮于敌,我沈庄于他而言只是锦上添花,倒是圣上,莫要自绝。 宋帝倏然被点醒,是啊,如果和金国的谈判成了,还得增加岁币,如何能把富可敌国的沈庄彻底得罪?况且,仗打到这份上,飞虎军战绩实在难看;以及,沈宣如和他兄弟们不同,是个软柿子…… 双方都有心教鱼米之乡重返昔日景象,遂各退一步,化干戈为玉帛。盟军鸣金收兵,王师闪电撤军,沈宣如留在洞庭充当人质,沈延和云烟则掩人耳目离去。 总的来说,盟军吃亏较多,所幸云烟扳回一城,杜绝后患。 从那日起,沈延开始了对云烟千辛万苦的转移护送。 “沈大哥,在想什么。”金宋边关,云烟随沈延躲过冷铁掌的搜捕时,看见他自嘲地一笑。 “想起十年前,我们在苍梧山,一群人围着篝火聚餐,谈及我们的理想。我说,想做一个任何捕快都捉不住的小偷。”沈延苦中作乐,“梦想成真。” “十年前的南宋江湖,沈庄兄弟‘一门三杰’,十多年后,虽换了人,改了脾性,仍是一门三杰。”云烟认真地说。 云烟措辞再谨慎,也难掩朝堂恶劣。 林阡徐辕重新翻阅真刚的情报,东线是海晏河清,中线是飞虎捕寇,西线是如火如荼抗蒙热潮——彼处民众几乎全部支持短刀谷,且有掩日、灭魂两脉分顾川陕,宋廷不敢在情报上造次,只能反其道从舆论来鼓动。金廷的宵小们也帮忙掠阵。 难怪西线盟军不停调兵遣将到这里,譬如高风雷、何慧如,都不是林阡急需他们来、而是被这股潮流裹挟来。始作俑者的宋廷将从中得到两个好处,林阡后方空虚,林阡消息不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