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沸腾书院>武侠修真>桃花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回(2 / 4)

况。但却有一种例外,在古代,死者为大,所以坟地(乱坟岗除外)一般都是规划齐整,即使是在小村子也不例外。

疑点六:南阳刘子骥

由于这个地方是个坟场,而渔人去的地方可能就是这些死人的残念化成的死人国,所以那个太守自然是找不到的。而南阳刘子骥在寻找过程中可能发现了这是个死人国,最后病死才得以找到这个桃花源。

在中国古典志怪作品中,无论是《镜花缘》还是《山海经》,都带有一种鬼气阴森的氛围,甚至可以说篇篇皆有《聊斋》风格。《桃花源记》也不例外。

陶渊明的时代是东晋至南北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尤其是三国期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国情,致使尸殍遍野,躲避战祸就是当时人们最大的奢求。

但是,这种愿望在当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像莫尔的乌托邦也是不存在的社会一样。人们想摆脱这种痛苦,只有死亡这一条路。因此,很多《桃花源记》的读者认为晋太元中的武陵人所去的桃花源就是死者的阴间世界。

另外有人说桃树据说有辟邪功能,所以能经常作为阴阳两界的屏障;桃花四月初飘落,即清明节前后,落英缤纷或许是漫天飞舞的纸钱。第二,在文章描述中有一个“小口仿佛若有光”,这可能是与佛教中的阴身见光的说法。而“入口进,初极狭”与人类对于墓葬规定是相符合的。并且“阡陌”在古文中有着通往坟墓的小路的意思。“屋舍俨然”就是说房屋很整齐,而在墓地中,墓碑就是整齐排放着的,刘子骥可能就是是误入了古墓产生了幻觉。

刘子骥的幻觉

在古墓里一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机关和毒气,刘子骥很可能是进入古墓之后产生了幻觉,出来后就以为自己去过那个地方。而在后面有很多人进去寻找,但是都无疾而终,想必是被里面的毒气和机关给暗算到了。后来太守亲自带人去找,却发现是古墓,心想古墓肯定是那个皇帝死后的,皇帝死了,肯定有很多宝物的,他就想要独吞里面的宝物。里面虽然死了很多人,但是太守依然让自己的人去前面探路,想要独吞宝物,但是还没走多远,就没剩多少人了,后面的人一看这个情况,进去就是死,谁都不想去了,就只好放弃了。但因为里面可能有不干净的东西,剩下的人出来没多久也是死亡了,于是后人都将那个地方说成死人国。

后人的猜测

第一、桃花源里的人其实都已经死了,只是在狩猎,等待机会有人发现他们,于是放渔夫回去就是为了让他带人过来,然后让那些人替换他们,永远的留在桃花源,原来的人就去投胎重生。第二、其实当时的渔夫已经死了,只是怀念人间的生活,所以逆水行舟,最后重返人间,但是因为自己毕竟是死人,不能在人间逗留太久,所以最后还是回到地府。第三、后人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那么很可能就是只有死人才能进入,活人是到不了那个地方的,那里可能就是一处灵魂生活的地方。

第一个,所谓的桃花源其实是渔民看到的死人墓地

文中所述的“小口”,“若有光”,“入口进”,“初极狭”等等,其实描绘的是渔民误入墓地入口,与墓门入口的格局很像,而且“阡陌”,在古代泛指通往坟墓的小路。还有就是“忽逢桃花林”和“落英缤纷”,桃花源附近,荒无人烟,人迹罕至,这忽然出现的桃花林显得很突兀,甚是诡异,《葬经》曾说桃花和桑树是聚阴之物,在迷信的古代把桑树和桃树种在门前,视为大凶,这种种怪异的地方,好像在暗示什么。

还有渔民所见的房子和人,可能是渔民进入墓地误吸食了毒气或者缺氧所出现的幻觉,还有一点很奇怪,按道理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